編輯推薦
從法律文化角度觀察戲劇,相信對於絕大多數讀者都會是一種新的體驗。 本書試圖從法律文化角度來解析傳統戲劇中一些著名的劇目,挑選一些戲劇情節中具有一些可供法律文化角度分析內容的劇目,大致以劇目故事形成的先後為序,一個劇目一節。讀者可以按序閱讀,也完全可以任意抽讀。內容簡介
傳統戲曲是最大眾化的藝術形式,從文明史起源開始,人類就習慣於觀賞舞台上重現的經過了加工提純的生活場景,體會舞台上角色的喜怒哀樂,從而釋放自己的情感,並從戲劇講述的故事中寄託自己的希望。法律是社會生活的主要規則,人的一生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在受著法律的規範。法律的理念,法律的規定,人們對於法律的普遍看法和態度,很自然地會反映到戲曲作品中去。同時,戲曲作品又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觀眾對於法律的看法和態度。本書就是對於中國傳統戲曲中這種法律文化現象的解析。作者選取了多部膾炙人口的戲曲作品,比如:《天仙配》、《竇娥冤》、《荊釵記》、《杜十娘》、《玉堂春》、《金玉奴》、《四進士》、《十五貫》、《鍘美案》、《鍘包勉》、《四娘探親》、《胭脂寶褶》、《三娘教子》等,通過通俗生動的文字,闡釋了戲曲作品所反映的那些時代的法律現象,也探討了當時人們對於法律的普遍看法和態度。作者簡介
郭建,男,上海人,出生於1956年9月,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1982年1月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1985年復旦大學法律系法律史專業研究生畢業后,留校任教至今。主要論著有《當代社會民間法律意識試析》《「坑」考》《王子犯法,庶民同罪?》《中華文化通志』法律志》《中國財產法史稿》《典權制度源流考》等。譯作有《英美法》《日本民法債權總論》等。目錄
1 孝子與仙女的傳奇背後——《天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