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隨著時代的遷移,每一代人都會在新的立場、從新的角度對名著重新解讀,名著的話題是永遠也說不完的。 本書就是從法律文化角度對於中國明清時期文學名著的一種解讀,並由此介紹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一些特色以及它的影響,使讀者能夠從中得到新的認識和感悟。內容簡介
古代的將軍出戰是否真的要立軍令狀?為山寨屢立功勞的時遷為什麼在梁山108個好漢里只排名倒數第二?為什麼《西遊記》里的山神土地形象如此可憐?西門慶究竟靠什麼營生「暴發」?「扒灰」和「養小叔子」觸犯的是什麼律條?要回答《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紅樓夢》等古典名著里的這些問題,就得深入中國傳統法律文化這一背景中一探究竟。本書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讀者講述了這些名著中眾多膾炙人口的故事情節背後隱含的法律文化問題。作者簡介
郭建,男,上海人,出生於1956年9月,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1982年1月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1985年復旦大學法律系法律史專業研究生畢業后,留校任教至今。主要論著有《當代社會民間法律意識試析》《「坑」考》《王子犯法,庶民同罪?》《中華文化通志』法律志》《中國財產法史稿》《典權制度源流考》等。譯作有《英美法》《日本民法債權總論》等。目錄
一 《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