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中華文化小史」叢書極具價值。它收錄自20世紀以來絕版或版本稀少,卻仍具很高文化價值的文史作品。 這些作品雖名為「小史」,篇幅短小精悍,但語言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讓人愛不釋手。在權威性上,也絲毫不遜色于大部頭著作。 呂思勉、魯迅、許之衡等眾多大家,以高屋建瓴的眼光、紮實嚴謹的考證,勾勒出中國文化的歷史發展脈絡,共同鑄就了一套「中國文化指南」。 一本本精要的「小史」,構成了中國文化的「家譜」。推薦給每一個想要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徜徉其中,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與風采神韻。 《秦漢小史/中華文化小史》對秦漢時代的社會、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發展變化進行了鞭辟入裡的分析與論述,對許多重大的歷史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辨析,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見解,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出版價值。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張蔭麟、呂思勉兩位史學大家關於秦漢時期歷史的著述,張蔭麟用講故事的方式寫出社會的變遷、經濟的發展、思想的貢獻及重大人物的活動,活潑生動,又富含思想內涵和理論深度;呂思勉則用簡潔流暢的文字對政治、地理、社會、文化等進行統觀論述,旁徵博引,條理清晰,見解獨到。他們的著述也有共同的特點,即最初都是作為通俗的歷史普及讀物發表的,都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史學經典,均形式活潑,講述生動,通俗易懂,非常便於閱讀。作者簡介
呂思勉(1884-1957),字誠之,江蘇常州人,中國現代歷史學家。出身於一個書香門第,自幼家貧,12歲以後在父母師友的指導下研讀史書。16歲自學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後在蘇州東吳大學、江蘇省立第一師範專修科等校任教,學生中有後來成為文史大家的錢穆、趙元任等人。1926年起,任上海光華大學國文系、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戰期間,歸鄉閉戶著書。抗戰勝利后,重返光華大學。1949年後,任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作為我國現代史學家,呂思勉先生知識淵博,學術造詣高,與陳垣、陳寅恪、錢穆並稱為「史學四大家」。他在中國通史、斷代史和各種專史領域都做出了獨到的貢獻,其史學專著《中國通史》、《白話本國史》、《中國近代史》等,均為後人的學習研究留下了寶貴的財富。目錄
第一章 秦始皇與秦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