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裡的中國史 (1)-原始社會到夏商周 汪丹 978722118561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貴州人民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317
商品編號: 9787221185617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0*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考古裡的中國史 (1)-原始社會到夏商周
ISBN:9787221185617
出版社:貴州人民
著編譯者:汪丹
頁數:20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2275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這套書由真正了解大眾對歷史的知識需求、閱讀習慣和認知水平的老師編寫,可以讓想要了解中華五千年歷史和璀璨文明的讀者輕鬆走進歷史閱讀的天地。 這套書也是一座紙上歷史博物館。書中介紹各個朝代遺址和相關文物,讀完本書,可以結合讀者逛歷史博物館的經歷,更好地理解文物和歷史。 這套書從考古的視角出發,通過文物介紹、梳理歷史脈絡和文明發展進程,從多個維度向讀者解釋「何以中國」。

內容簡介

本書的講述始於原始社會,遍歷被稱為「中華第一古國」的良渚古國、奠定華夏文明基石的夏朝、開啟燦爛的漢字與青銅文化的商朝,終到使中國成為「禮儀之邦」的周朝。 從這本書,可以了解到以良渚文明為代表的玉文化,如何造就中國人端方溫良的氣質底蘊;夏朝最為尊崇的龍文化,如何逐漸演變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殷商的甲骨文,經歷了哪些書寫方式、書寫載體和字形的變遷,才成為我們今天使用的漢字;始於周朝的禮樂文化,如何塑造了中國人對道德與秩序的理解。

作者簡介

汪丹,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對中國古代珍貴的文物、遺址如數家珍,並有多年歷史類科普讀物創作經驗。他希望更多讀者和他一樣愛上歷史,不再認為歷史只是課本上枯燥的條目,而是真正對歷史、對中國古代文明產生興趣,從中收穫知識、智慧和接受審美熏陶。 汪丹老師現為資深教材編輯,長期致力於教材類書稿的審讀,因此十分了解大眾讀者關於歷史的知識需求、閱讀習慣和理解水平。經過近三年的撰寫與打磨,創作出這套知識詳盡、形式有趣,更適合大眾讀者閱讀、學習的歷史科普書。

目錄


第一章 原始社會(約170萬年前-約公元前2070年)
開篇:遺址發現
第一部分:考古挖掘
遺址概況
重點細節展示
出土文物展示
第二部分:回到歷史現場
揭開歷史的帷幕
細說石器時代
生活在石器時代
第三部分:考古中的玉文化
玉石共用時代:玉器、石器,傻傻分不清楚
神玉時代:祭天祭地祭祖先,少了我可不行
王玉和德玉:從帝王家到百姓家
第二章 夏(約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開篇:遺址發現
第一部分:考古挖掘
遺址概況
重點細節展示
出土文物展示
第二部分:回到歷史現場
揭開歷史的帷幕
細說夏朝
生活在夏朝
第三部分:考古中的龍文化
夏商之前:起源於圖騰崇拜的令人敬畏之物
春秋戰國:身段變美的瑞獸
秦漢到宋元時期:身份變成「三合一」,受到帝王青睞
明清時期:龍成為帝王的專屬符號
第三章 商(約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開篇:遺址發現
第一部分:考古挖掘
遺址概況
重點細節展示
出土文物展示
第二部分:回到歷史現場
揭開歷史的帷幕
細說商朝
商朝人有話說
第三部分:中國漢字與書法文化
甲骨文雖早,卻不是漢字源頭
文字從甲骨文起發展幾千年,終成今天漢字的模樣
「方塊字」這麼美,書寫更要「守規矩」
第四章 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
開篇:遺址發現
第一部分:考古挖掘
遺址概況
重點細節展示
出土文物展示
第二部分:回到歷史現場
揭開歷史的帷幕
細說周朝
周朝人有話說
第三部分:中國禮樂文化
遠古時代:音樂和「禮」無關,只是娛樂和表達情感的工具
夏商時期:音樂的教化意義受到重視,開始與「禮」挂鉤
周朝:「禮」「樂」一體,禮樂文化盛極而衰
秦漢之後:「樂」的娛樂性增強
總結陳詞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