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這套書由真正了解大眾對歷史的知識需求、閱讀習慣和認知水平的老師編寫,可以讓想要了解中華五千年歷史和璀璨文明的讀者輕鬆走進歷史閱讀的天地。 這套書也是一座紙上歷史博物館。書中介紹各個朝代遺址和相關文物,讀完本書,可以結合讀者逛歷史博物館的經歷,更好地理解文物和歷史。 這套書從考古的視角出發,通過文物介紹、梳理歷史脈絡和文明發展進程,從多個維度向讀者解釋「何以中國」。內容簡介
本書的講述始於原始社會,遍歷被稱為「中華第一古國」的良渚古國、奠定華夏文明基石的夏朝、開啟燦爛的漢字與青銅文化的商朝,終到使中國成為「禮儀之邦」的周朝。 從這本書,可以了解到以良渚文明為代表的玉文化,如何造就中國人端方溫良的氣質底蘊;夏朝最為尊崇的龍文化,如何逐漸演變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殷商的甲骨文,經歷了哪些書寫方式、書寫載體和字形的變遷,才成為我們今天使用的漢字;始於周朝的禮樂文化,如何塑造了中國人對道德與秩序的理解。作者簡介
汪丹,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對中國古代珍貴的文物、遺址如數家珍,並有多年歷史類科普讀物創作經驗。他希望更多讀者和他一樣愛上歷史,不再認為歷史只是課本上枯燥的條目,而是真正對歷史、對中國古代文明產生興趣,從中收穫知識、智慧和接受審美熏陶。 汪丹老師現為資深教材編輯,長期致力於教材類書稿的審讀,因此十分了解大眾讀者關於歷史的知識需求、閱讀習慣和理解水平。經過近三年的撰寫與打磨,創作出這套知識詳盡、形式有趣,更適合大眾讀者閱讀、學習的歷史科普書。目錄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