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奉林,河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程愛勤作序推薦。 作者採用「世界區域」的概念,將整個東南亞視作一個與其他文明不斷交流、具有全球性影響力的整體性區域,而這一「世界區域」在19世紀中葉以前主導了全球貿易、文化和技術的交流與互動。內容簡介
在漫長的歷史中,連接印度與中國、前現代東亞與東南亞的海上絲綢之路,可以被視為一個長期形成的全球性區域。在歐洲帝國主義時代來臨之前,香料、絲綢和陶瓷貿易的蓬勃發展使亞洲處於全球經濟的前沿。除了日本人、歐洲人、阿拉伯人與其他地區之間的白銀貿易,中國古老朝貢貿易網絡也為全球貿易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穩定性和延續性,締造了一個輝煌的商業時代。 國別歷史總是頑固地主導著亞洲歷史的書寫,對於擁有悠久中央集權傳統的國家來說,這一現象則更為普遍。然而,本書則重點關注現代國家出現之前的時代,採取聚焦國家間區域的全新書寫方式。 本書內容涉及亞洲內部的白銀和陶瓷貿易、中國的大帆船貿易、歐洲貿易公司的興起、包括日本人町在內歷史悠久的東南亞僑民社區,以及多種類型的技術交流。作者簡介
傑弗里·C 岡恩 出生於澳大利亞,先後就讀於墨爾本大學、昆士蘭大學和莫納什大學,擁有政治學、亞洲研究等相關學位,曾在寮國、汶萊、新加坡及中國澳門等地任教,現為日本長崎大學經濟學院名譽教授。 岡恩的學術旨趣,主要是研究東南亞地區的政治、經濟、歷史和文化,其著作包括《澳門史:1557-1999》《東帝汶:500年》《第一次全球化:歐亞交易,1500-1800》等。目錄
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