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中國文化書院導師名作叢書——四十周年紀念版,致敬大時代狂飆中迎風而立的幾代學人。 比較文學開拓者樂黛雲深刻洞見之作,是國際學術界研究中國知識分子不可或缺的參考,她的理論在全球範圍內受到推崇和引用。 本書通過跨文化視角,深入剖析了中國知識分子的歷史形象和精神世界,從魏晉到20世紀,跨越時代的研究揭示了他們的思想與生活,從本書中可以讀到中國知識分子在古今中外巨大張力中的掙扎與追求。 通過對林紓、王國維、魯迅等一批文化巨人的個案研究,展現了他們的生活思想、風習和追求,為讀者提供了一份歷史跨度廣泛且深刻的重要材料。 本書為當代知識分子和青年提供了一面鏡子,幫助他們反思自己的角色和責任,以及如何在現代社會中定位自己。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樂黛雲是中國學術界的傑出人物,對中國比較文學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貢獻。她在書中對中國知識分子的形與神進行了深入探討,展現出深厚的學術功底和敏銳的文化洞察力。本書通過《世說新語》研究魏晉名士,通過《浮生六記》剖析封建末期的文人,通過《孤獨者》《傷逝》《蝕》《財主底兒女們》來了解20世紀20年代和40年代的中國知識分子。除了小說中的知識分子外,還分析了現實生活中幾位對現代中國文化卓有貢獻的知識分子,如林紓、王國維、魯迅、茅盾、吳宓、陳寅恪、湯用彤、朱光潛等,他們都是掙扎于古今中外巨大張力中的一代知識分子的代表。作者簡介
樂黛雲,1931年,貴陽人,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代文學與比較文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外國語大學專聘教授;現任北京大學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法合辦《跨文化對話》雜誌主編。歷任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所長、國際比較文學學會副主席、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會長:1990年獲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2006年獲日本關西大學榮譽博士學位。曾任加拿大麥克瑪斯特大學兼任教授、香港大學訪問教授、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訪問教授、荷蘭萊頓大學訪問教授、香港科技大學訪問教授、美國斯坦福大學訪問教授。著有《比較文學原理》、《比較文學與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知識分子的形與神》、《跨文化之橋》、《中國小說中的知識分子》(英文版)、《比較文學與中國——樂黛雲海外講演錄》(英文版)、《跟蹤比較文學學科的復興之路》、《當代名家學術思想文庫·樂黛雲卷》、《自然》(中、法、義大利文版)、《面向風暴》(英、德、日文版)、《我就是我——這歷史屬於我自己》、《透過歷史的煙塵》、《絕色霜楓》、《逝水與流光》、《四院沙灘未名湖》;編撰:《世界詩學大辭典》(合編);主編《中學西漸專題》8卷;《跨文化溝通個案叢書》14卷、《跨文化對話》集刊33卷。目錄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