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陳躍瀚,中山大學科學技術哲學專業博士,師從哲學系李平教授,現為嶺南師範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曾為特倫托大學交換生、廈門大學訪問學者,研究方向為心靈哲學與認知科學、自然辯證法研究、科技創新。在《哲學動態》《自然辯證法研究》《世界哲學》等期刊文多篇;在廣東省高校教學比賽中,獲得獎項若干。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一、一概而論
二、意義
三、涵義
四、呈現模式,
五、意向性內容
六、認知內容
七、概念理論及其演變・二章 概念的本體論 81一、概念作為抽象對象
(一)共相
(二)抽象對象(三)反駁抽象對象
二、概念作為能力・
(一)擁有概念(二)反駁能力觀三、概念作為心理表徵(一)表徵
(二)心理表徵(三)計算主義
(四)反表徵主義 (五)表徵主義的回應
四、小結
三章 概念的方11一、概念分析
(一)分析與分析性
(二)分析與綜合之分
二、自然主義
三、概念工程
(一)概念工程・
(二)主論證與緊縮框架
(三)緊縮框架的缺陷
四、自然主義的回應
(一)自然主義的回應
(二)堪培拉計劃
五、小結
四章 概念的發生學
一、傳統哲學中的先天概念
(一)柏拉圖
(二)笛卡爾
(三)斯賓諾莎與萊布尼茨
二、喬姆斯基的笛卡爾語言學
(一)反行為主義,
(二)刺激貧乏論證
三、福多的概念先天論
(一)LOT1
(二)RTM
(三)LOT2
(四)先天概念的數量
四、”先天性”術語澄清方案
(一)三種方案,
(二)對福多”先天性”的批判性考察
五、小結
五章 概念驗主義
4-一、傳統的驗主義
(一)典驗主義
(二)實證主義、邏輯原子主義與實用主義
(二)理論
(三)範例理論
(四)理論之理論
(五)原子理論
三、概念的多重表徵
(一)表徵格式之爭
(二)多重表徵
四、認知內容與概念分子
五、小結
八章 概念的組合與學p>
一、抽象概念
(一)概念的操控
(二)信念導向機制
二、概念的學化
(一)概念的學證
(二)概念的變化
三、新概念
(一)創造新概念
(二)想像
(三)意象論本質主義四、概念笛卡爾主義
(一)批評
(二)辯護
五、概念消除主義
(一)批評
(二)辯護
六、結語:概念,驗主義與表徵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