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讀庫2502》為讀者帶來一場豐富的閱讀盛宴。2024年《黑神話:悟空》發售引發《西遊記》重讀熱潮,書中《〈西遊記〉的暗黑屬性》解析原著並對比八六版電視劇,《千人千面》剖析遊戲對傳統文化的演繹,讓人從不同角度領略《西遊記》魅力。 馮翔走訪日本多地,《「被害」的侵略者》揭示當地和平紀念館有意無意忽略侵略歷史、強化「被害」意識的現象,引人思考。 《雪芝轉正記》講述民辦教師程雪芝的轉正之路;《去東德教書》是趙瑞蕻楊苡夫婦的海外教學經歷;《糊口》記錄夏福全離開家鄉后的新生活;《被動的看到和聽見》從新角度剖析兩部與封閉空間、精神失常相關的作品。每篇文章都獨具特色,帶讀者走進不同的故事與時代,值得一讀。內容簡介
《讀庫2502》共包含七篇文章:《〈西遊記〉的暗黑屬性》《「被害」的侵略者》《雪芝轉正記》《去東德教書》《糊口》《被動的看到和聽見》和《千人千面》。 本期有小西的《〈西遊記〉的暗黑屬性》和董舒的《千人千面》與此相關,前者著重解析原著故事內容,穿插對比給大眾留下深刻印象的八六版電視劇的情節改編,特別是針對一些「隱藏故事」,結合吳承恩所處的大明現實,「解小說里那個昧」;後者則專註遊戲本身,剖析其對中國傳統文化和民俗的創造性利用和演繹,以及玩家群體對玩法、交互設計和故事內核不同程度的探討和發掘,在此基礎上,分析該作包含的某些遊戲媒介獨有的敘事形式。 馮翔在《「被害」的侵略者》里寫道,針對此現象的研究和分析很多,也會一直持續下去,永遠都不會有一個確定的答案,但了解歷史真實依然必需。 百合的老家在晉南小縣城襄汾,身邊有一大批退休教師,皆由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農村民辦教師轉正而來,程雪芝就是其中一位。百合用了半年的時間才讓雪芝克服羞赧打開心扉,一點一點講述自己的十八歲到四十四歲,即這篇《雪芝轉正記》。隨著她的娓娓道來,我們彷彿也陪著她把那轉正之路又走了一遍。 楊苡先生晚年曾說,有生之年的一件大事就是與小隱(余斌)合作完成口述自傳,2023年1月,心愿得償。《讀庫2106》曾刊登其關於家族往事的回憶《楊家舊事》,此次整理的《去東德教書》是五十年代初,趙瑞蕻楊苡夫婦作為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批派駐國外教學的人員去往東德工作的經歷。 1960年底,未滿十四周歲的夏福全為「逃出挨餓的苦海,省下口糧給家裡人吃」,穿著母親做的新棉衣,背個小行李卷冒著小雪出門,離開老家遼寧台安去黑龍江投親。《糊口》里,夏福全回憶在叔叔家的這兩年,有飽飯吃以後,在家鄉積壓的鬱悶一掃而光,格外珍惜難得的上學機會,因此而開啟了新的人生歷程。 沉舟曾在《人煙稠密處的驚悚》(刊于《讀庫2203》),以「窺視」(主動的看到)與「竊聽」(主動的聽見)這一剖面分解「都市型驚悚」代表作《後窗》和《怪房客》,《被動的看見與聽到》則從另一個側面——「被動的看到」與「被動的聽見」,切入《冷血驚魂》和《閃靈》這兩部其中角色的精神失常都與封閉空間有直接關聯的作品:你不想看,我偏要你看;你不想聽,我偏要你聽。目錄
《西遊記》的暗黑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