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當城市與鄉村、傳統與現代在海島上碰撞交融,《我在海島當老師》留下的,正是中國教育生態中那些細微而堅韌的嬗變。 南澳島的故事,何嘗不是中國鄉村教育的縮影? 那些被海浪聲浸潤的課堂,那些因詩歌而明亮的眼睛,那些在共讀中靠近的心靈周其星用365天的堅守證明:教育的本質,是讓每個孩子都能在自己的「島嶼」上,找到通往世界的橋。 如今,這本書像一隻漂流瓶,載著海風的咸澀與星光的溫柔,將漂向更多人的掌心。翻開它,你會聽見潮聲中的理想主義,正輕輕拍打著時代的岸。內容簡介
當深圳名師周其星背起行囊,踏上南澳島這片被潮汐雕刻的土地時,一場關於教育的詩意遠征就此啟程。這座曾見證海上絲綢之路輝煌的古島,如今卻困囿於泛白的教室書角、沉寂的課堂與遠去的漁歌。他用365天,將詩歌種進海風呼嘯的校園,讓礁石成為意象,讓潮聲化作韻腳。從「抄詩本」到「海島課程」,從第一次家訪到全縣首個整本書閱讀公開課,他像一位拓荒者,在教育的孤島上建起燈塔。書中既有稚嫩童詩與滄桑海島的對話,也有城市經驗與鄉土文化的碰撞,更有一位理想主義者對教育本質的叩問:當詩歌成為語言,當孤島擁抱星光,教育的邊界終被海浪溫柔打破。作者簡介
周其星,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語文老師,女兒稱他是「孩子中的萬人迷」。酷愛讀書,痴迷寫作,敬畏文字,熱衷跨界。被《中國教育報》評為「2012年度推動讀書十大人物」,獲21世紀教育研究院2016年度「全人教育獎」提名獎),參与發起兩個在全國頗有影響力的公益組織——三葉草故事家族、百班千人讀寫計劃。他創作的《彩色的閱讀教室》入選「2015年最受大眾歡迎的50本圖書」。他正在努力做一個名副其實的「種樹的男人」,為當下的中國教育做點兒有意思、有價值的事。目錄
一念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