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繪畫品評的形態和審美內涵研究 盧珊 978753786906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北嶽文藝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496
商品編號: 9787537869065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1*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宋代繪畫品評的形態和審美內涵研究
ISBN:9787537869065
出版社:北嶽文藝
著編譯者:盧珊
頁數:26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2148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繪畫品評,是中國傳統繪畫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繪畫美學的寶貴財富。中國傳統繪畫理論很多都呈現為品評形態。宋代繪畫的繁榮和繪畫理論的發展,促使宋代的繪畫品評無論在文本體例上,還是審美內涵上,皆達到了一個較為完備和成熟的水準,它既涵納了前代品評的思想成果,又預示了後代繪畫品評的審美趨向。可以說,宋代繪畫品評在整個中國藝術品評史上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和價值。 本文從以下四個層面對宋代繪畫品評展開了研究。 第一,追溯繪畫品評及其觀念的思想淵源,并力求完整地梳理出宋代之前繪畫品評逐步構成的歷程。 第二,在品評體例形態上,將宋代繪畫品評分為審美品評類、史論兼品類、鑒藏品評類和跋文品評類等四個主要類型,並考察各個體例的基本特徵。 第三,在審美內涵層面,從整體上探究了宋代繪畫品評的理論新構和獨特的審美貢獻,以及轉型傾向——宋代繪畫品評中的文人和院體混融的傾向;揭示出了以題材為視角展開繪畫品評的編纂體例;確立了「逸格」及其「四格」等級品評方式;指出了宋代繪畫品評所透露出來的濃厚的崇古風氣和鑒藏趣味。 第四,具體考察了宋代繪畫品評的七個視角——筆墨、造型、風格、格調、意境、人格、弊端批評,揭示出宋代繪畫品評所擁有多種審美標準。 研究宋代繪畫品評,對我們把握中國傳統繪畫品評理論的發展脈絡,了解中國傳統繪畫美學的獨特魅力,進而探源擷萃,從而為構建和推進中國新時代的藝術評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學術價值。

作者簡介

盧珊,山西師範大學美術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山西省美學學會會員。于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師從樊波教授。現從事中國書畫美學方向的理論研究。著有《松江畫派》(江蘇人民出版社),在《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中國書法》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主持多項省級課題。

目錄

緒言
第一章 繪畫品評及其觀念的緣起和審美初構
第一節 先秦品評觀念探源
第二節 西漢「書,心畫也」做為人格品評的尺度
第三節 「九品中正制」等級規約的啟示
第四節 玄學和人物品藻所提供的品評術語
第五節 審美品評風氣的盛行
第六節 繪畫品評在六朝及隋唐的確立和發展
第二章 宋代繪畫品評著述形態考
第一節 審美品評類
第二節 史論兼品類
第三節 鑒藏品評類
第四節 跋文考評類
第三章 宋代繪畫品評新構和轉型
概說
第一節 文人和院體混融的品評取向
第二節 題材品評與編纂體例新構
第三節 「逸格」的確立和「四格」等級品評
第四節 宋代繪畫品評中的崇古心態
第五節 繪畫作品真偽的品鑒
第四章 宋代繪畫品評的多重視角
第一節 筆墨的品評
第二節 造型的評析
第三節 風格的品味
第四節 格調的品讀
第五節 意境的品賞
第六節 人格品評的尺度
第七節 繪畫弊端的批評
第五章 宋代繪畫品評對元明清的影響
第一節 對元明清繪畫品評體例形式的影響
第二節 元明清對宋代繪畫品評內涵的沿襲和拓展
結論
參考文獻
作者作品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