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繪畫品評,是中國傳統繪畫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繪畫美學的寶貴財富。中國傳統繪畫理論很多都呈現為品評形態。宋代繪畫的繁榮和繪畫理論的發展,促使宋代的繪畫品評無論在文本體例上,還是審美內涵上,皆達到了一個較為完備和成熟的水準,它既涵納了前代品評的思想成果,又預示了後代繪畫品評的審美趨向。可以說,宋代繪畫品評在整個中國藝術品評史上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和價值。 本文從以下四個層面對宋代繪畫品評展開了研究。 第一,追溯繪畫品評及其觀念的思想淵源,并力求完整地梳理出宋代之前繪畫品評逐步構成的歷程。 第二,在品評體例形態上,將宋代繪畫品評分為審美品評類、史論兼品類、鑒藏品評類和跋文品評類等四個主要類型,並考察各個體例的基本特徵。 第三,在審美內涵層面,從整體上探究了宋代繪畫品評的理論新構和獨特的審美貢獻,以及轉型傾向——宋代繪畫品評中的文人和院體混融的傾向;揭示出了以題材為視角展開繪畫品評的編纂體例;確立了「逸格」及其「四格」等級品評方式;指出了宋代繪畫品評所透露出來的濃厚的崇古風氣和鑒藏趣味。 第四,具體考察了宋代繪畫品評的七個視角——筆墨、造型、風格、格調、意境、人格、弊端批評,揭示出宋代繪畫品評所擁有多種審美標準。 研究宋代繪畫品評,對我們把握中國傳統繪畫品評理論的發展脈絡,了解中國傳統繪畫美學的獨特魅力,進而探源擷萃,從而為構建和推進中國新時代的藝術評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學術價值。作者簡介
盧珊,山西師範大學美術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山西省美學學會會員。于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師從樊波教授。現從事中國書畫美學方向的理論研究。著有《松江畫派》(江蘇人民出版社),在《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中國書法》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主持多項省級課題。目錄
緒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