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莫紮特到貝多芬-侯麥的音樂電臺 埃里克.侯麥 978755986583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369
商品編號: 9787559865830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4*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從莫紮特到貝多芬-侯麥的音樂電臺
ISBN:9787559865830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
著編譯者:埃里克.侯麥
頁數:27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2143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侯麥曾毫不掩飾地承認「我不喜歡音樂」,又為何在本書中帶著最高的讚揚談論對莫扎特與貝多芬的熱愛? 電影和音樂是一對「假朋友」還是「真姐妹」?以導演與音樂迷的雙重視角,探究兩種藝術形式的共生關係。 日記式的評論風格,富有個人色彩亦不乏理論深度,侯麥毫無保留地向讀者與影迷打開他的藝術與哲學世界。

內容簡介

本書是二戰後法國新浪潮導演埃里克·侯麥的一本音樂評論集。侯麥曾受邀在一個法國知名音樂廣播節目里講莫扎特和貝多芬,由此生髮而撰成本書。身為導演的侯麥以其嶄新獨特的眼光看待音樂,將對電影藝術的思考方法應用到音樂領域中。書中談論了莫扎特、貝多芬等音樂家激動人心的古典音樂作品,映照時代思想潮流的變化,從主題、調式、聲音與色彩等分析音樂,探討了古典音樂的性質,挖掘其哲學內涵,更將之與文學、繪畫等藝術交相比照,引讀者沉潛于藝術之美中。

作者簡介

埃里克·侯麥(éric Rohmer,1920—2010) 導演、作家、法國新浪潮電影代表人物之一,曾擔任《電影手冊》雜誌主編。比起導演的身份,更早成名的是作為小說家和批評家的侯麥,其小說創作有長篇小說《伊麗莎白的小屋》和短篇小說集《六個道德故事》。侯麥的電影創作體現了「作者電影」的精神,其主要電影作品有「道德故事」系列、「喜劇與箴言」系列和「四季故事」系列等。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直與曲
深度
康德
哥白尼
變化(革)
第一節拍
庸俗
第一個分野
第二個分野
巴洛克
曲折
僵直
《A大調奏鳴曲》
清理
執著
上升
第二章 橫與豎
巴特
和聲
德國
瓦格納
沉重
華爾茲
第三章 形式與觀念
萊布尼茨
階段
胡塞爾
康德(再論)
謝林
黑格爾
行家
超越
叔本華
更大的深度
觀念論
電影
假朋友
真姐妹
第四章 具體的普遍性
《D大調五重奏》
提問
海德格爾
換句話說
展開
肯定
貝多芬
五重奏
第五章 發明/發現
作者策略
博凱里尼
構成
發現
蠢問題
第一節奏
配對
《C大調四重奏》
貝多芬風格
第六章 調式的誘惑
《A大調四重奏》
搖籃曲
升F調
第一節奏帝國
共濟會
世界上所有的思想
第三種方式
第七章 聲音與色彩
較小深度
愜意
康定斯基
歡愉
馬蒂斯
第八章 主題,色彩(續)
題外話
旋律
戈達爾
杜拉斯
比白更白
音程
第九章 色彩(終)
格里高利聖詠
《第14號弦樂四重奏》
塞尚
古風
莫扎特的深度
轉調
永恆與瞬間
意志的勝利
第十章 「好」音符
庸俗(再論)
良善
德國(再論)
康德(續)
譯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