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策劃 保護非遺 傳承創新
評彈非遺保護與傳統經典名著研究的設想和方案 / 周錫山
略談蘇州評彈的守正創新 / 唐力行
蘇州評彈,切莫再”守株待兔” / 朱棟霖
堅守評彈的根和魂 / 金麗生
守正是繼承 創新是發展 / 邢晏春
長篇蘇州評彈的危機與轉機 / 孫光圻
評彈傳承的應是傳統書目的整理提升 / 潘 訊
淺論蘇州彈詞《啼笑因緣》到《娜事xin說》的演變傳承 / 殷德泉
新媒介生態下曲藝欄目轉型之路探析——以蘇州廣播電視臺《蘇州電視書場》為例 / 姚 萌
守住藝術本體是評彈非遺傳承的根本任務 / 陳琪偉
一場評彈藝術的生態自救運動 / “還是評彈嗲”吳語文化青年社>
思考平臺
尋覓舊時的”吳苑深處” / 曾 夕
在線試讀
評彈非遺保護與傳統經典名著研究的設想和方案
周錫山
評彈是中國乃世界各個藝術門類中成高、成果為豐富的藝術形式之必須予以切實的保護、傳承和發展。
研究傳統經典名著是評彈非遺保護極為重要的一個方面。
當今,傳統經典名著保護、傳承和研究的重要,超過劇目創作和劇目創新因為劇目創新是為不易的,是人的意志不能掌握的。1992年,江浙滬評彈研討會在上海舉辦,我在題為”評彈理論研究三題”的發言(文稿已於當年發表)中指出:”今後幾十年中能出一部或幾部新的經典作品極不錯了。如果缺乏天才演創人員,那出不了新的作品。”康德提出的”藝術是天才的事業”的觀點,是顛撲不破的真理。而天才的產生是沒有規律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故而新的經典作品極難產生。一般作品只能完成創作任務,不能靠自身能量佔領市場和吸引觀眾,因此缺乏長久生存的生命力。我在發言中提出:
我們現在可以切實做的工作是將前人的傳統精品作、深入、細緻的理論研究結前人,傳後人。除了已經開展的”曲藝志”“評彈辭典”“名家評傳”等項目之外,我們可以研究並撰寫一系列的理論著作,如評彈文學史、評彈演出史、評彈美學研究、評彈名家和名作研究、評彈流派研究等。解剖幾部名作,探討結其藝術成和創作規律,從語言學、民俗學、典型理論、美學理論等多個角度多層次地加以審視和研究,並用徵文和等形式,請專家、藝術家談欣賞評彈的體會和心得,在本專業創作中借鑒經典的評彈作品等。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