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中山國史研究 徐海斌 9787576243598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江西高校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369
商品編號: 9787576243598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1*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先秦中山國史研究
ISBN:9787576243598
出版社:江西高校
著編譯者:徐海斌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2138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目錄

前言
一、研究的意義與目的
二、研究的歷史與現狀 三、主要內容和創新之處章 先秦中山國的族屬和姓氏一、鮮虞的族屬
二、戰國中山與春秋鮮虞的族屬關係三、戰國中山的姓氏
第一章 先秦中山國的興起與衰亡
二、鮮虞聯盟與中山立國
二、武公居顧與魏滅中山
三、魏治中山與白狄複國
四、爭雄燕趙與國破君亡
第三章 先秦中山國的社會生產
一、前期中山國的社會生產二、後期中山國的社會生產
第四章 先秦中山國的貨幣與商品經濟
一、先秦中山國的貨幣資料
二、先秦中山國的商品經濟
三、附論:三孔布的國別與年代試探
第五章 先秦中山國的社會組織與政治組織
一、前期中山國的社會組織與政治組織
二、後期中山國的社會組織與政治組織
三、附論:中山鼎銘”願從士大夫”的釋讀及相關問題
第六章 先秦中山國的思想觀念
一、先秦中山國的天命鬼神觀念
二、先秦中山國的倫理道德觀念
第七章 先秦中山國的社會生活
一、先秦中山國的祭祀
二、先秦中山國的衣食
三、先秦中山國的喪葬
附錄一先秦中山國出土文字資料匯釋
一、中山方壺銘文匯釋
二、中山大鼎銘文匯釋
三、妾盜壺銘文匯釋
四、中山墓兆域圖銘文匯釋
五、中山侯鉞銘文匯釋
六、守丘刻石銘文匯釋
附錄二中山器銘文補釋五則
一、中山侯忍
二、拚郾亡道燙上
三、感戶民之隹不舐
四、觀算夫犴
五、克滴大邦
附錄三有關先秦中山國史研究的文獻
目錄

在線試讀
一、研究的意義與目的
學界以為,古代斷代史和專門史的深入研究,有賴於地方史研究的深入開展來我國歷史研究取得重展的一個突出表現,是不少地方古國史如秦國史、楚國史、齊國史、吳越史等研究的深入開展①。戰國時代的中山國,地方五百里,兵車千乘,是一個實力僅次於”七雄”的二等強國。在其立國的近中,曾力抗強魏,獨克燕趙聯軍,”魏滅之而復興”②,趙謀之而動傾國之兵,斡旋齊、趙、燕、魏、韓,參與”五國相”,譜寫了輝煌的歷史篇章 。先賢有雲,”戰國所以盛衰,中山若隱為之樞轄。而錯處六國之間,縱橫捭闔、交相控引、爭衡天下如中山者,抑亦當時得失之林也”③,從某種意義上說,考戰國七雄爭天下成敗之跡,不可失察其與中山國戰爭、外交關係的得失。中山國作為北方遊牧民族白狄所建之諸侯國,其立足於今河北大地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中期(當時又稱鮮虞)。白入河北的這二百餘年中,對當地的經濟和文化造成了深遠的影響,我們現在研究河北地方經濟文化史,不能忽視這段重要過程。由於與當地居民雜居共處,頻繁與周邊中原諸國接觸交流,白狄以較快的速度吸收著的生產技術和文化,中山文化的燦爛輝煌,實質上是遊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相互融合的結果。因此,研究整個中華文明史,不能無視先秦中山文化的存在,”研究白狄以及整個戎狄族的文化,不能不以中山為中心環節 “④然而,由於時代懸隔,先賢舊聞傳之甚少,歷史文獻散佚嚴重,有關中山國的記載,僅存漢代劉向編纂的《戰國策,中山策》九章,以及《史記》《呂氏春秋》《韓非子》《韓詩外傳》等載籍中的隻言片語,年代不明確,內容亦頗多舛誤,以致有關這一古國歷史的諸多問題處於撲朔迷離的狀態。世紀70年代,河北考古工作者對位於今石家莊市平山縣上三汲鄉的中山墓葬群和靈壽故城遺行了的發掘,所獲考古實物數量巨大、品類眾多,所得古文字資料清晰可讀、內容豐富,極大地彌補了傳世文獻記載的不足,為重新揭開先秦中山國的面貌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學界也因此而掀起了研究中山國歷史文化的熱潮,研究涉及中山國的語言文字、族屬、經濟和疆域等多個方面。數十年過去了,仍有不少學者在關心這批出土材料,研究成果不時見諸書刊。本書旨在對此前的相關研究成行而系統的整理,以期盡可能完整正確地揭示出先秦中山國的歷史文化面貌。
二、研究的歷史與現狀
西晉張曜是目前所知早對先秦中山國行研究的古代學者,所著《中山記》對其前有關中山國之記行了系統的整理和詳盡的考訂,,然此書久佚,聊可慶倖的是,此書對中山國地名的考證賴酈道元《水經注》而得以部分保存。晚清先謙以時間為經,將散佚于各種周秦古書中的有關中山之史料匯為一輯,著成《鮮虞中山國事表》。此外,氏還將典籍所見與中山有關的鮮虞、昔陽、肥、中人、鼓等三十餘個地名之地望逐一考證,以推測先秦中山國四境之所,且繪有”縱三百里橫四百六十裡”之中山疆域圖,一併附於該書之後。近人蒙文通著有《周秦少數民族》一書,其第五章 分別按魯國紀年與趙國紀年條陳白狄早期活動、晉與鮮虞交兵、中山複國與滅國等系列史實,並白狄東遷的時間、鮮虞的族姓、中山複國的年代、中山滅國的原因等問行了探討。近人馬長壽是的民族學家,對我國古代少數民族的歷史多有研究,所著《北狄與匈奴》涉及狄族的種類與分佈、狄族的文化與社會結構等多方面問題,與先秦中山國史的研究不無關聯。
不言而喻,出土的古文字資料和考古實物對於古代歷史文化研究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自1979年河北省文物管理處公佈《河北省平山縣戰國時期中山國墓葬發掘簡報》之日始,先秦中山國史研究人了一個的時代。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