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一部讓人繼續相信人性的傳記。 一位二戰德國軍人的心靈史。 音樂可以成為閃爍在最深黑暗中的那束光。 面對似乎永無止境的黑暗,面對迎面碾壓的歷史巨輪,普通如塵埃之人應當如何自處?本書傳主霍森費爾德的故事啟示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歷史關鍵的那一刻做出正確選擇。這種選擇或許微小,卻足以改變他人的命運。對國家、家人的愛、對人性的堅持、對弱者的同情,所有這些集中在一位純粹又聰穎的人身上,擦亮了他的眼睛,讓他能看清眼前每一位活生生的人。內容簡介
1945年1月。 遠處沉重的炮火聲在牆壁之間迴響。步槍子彈打碎了牆上的灰泥,打破了窗戶,鑽進屋子裡。曾經不可一世的德國士兵正在拚命逃離華沙——這座他們已經佔領了五年的城市。 時間回溯到三個月之前,曾經的鋼琴家、現在的廢墟逃難者什皮爾曼頭髮蓬亂,缺少光澤,鬍鬚一綹一綹的,上面滿是污垢。他皮膚蹭滿了灰,額頭上滿是結痂。儘管如此,他還是努力在腦海中回憶他曾經演奏過的所有作品。什皮爾曼幸運地發現了幾份罐裝食品,卻沒有注意到一位高大的德國軍官從旁邊的廚房走了進來:「您在這裏找什麼?」萬幸的是,什皮爾曼遇到的是維爾姆·霍森費爾德。什皮爾曼只是這個德國人救下的六十多個波蘭人之一。就像霍森費爾德自己說的:「我儘力拯救每一個可以救下的人。」 一個德國軍官如何擺脫納粹的宣傳去救助「敵人」?個人道德選擇與歷史洪流之間的關係從來都是複雜的。霍森費爾德留下了八百多封家信和一本華沙日記,讓人們得以了解這位教師、軍人如何展現個人勇氣和同情心的力量,以及他這些力量的源泉。 在羅曼·波蘭斯基根據什皮爾曼回憶錄改編的電影《鋼琴家》中,拯救主人公的德國軍官只出場了十幾分鐘,而真實的維爾姆·霍森費爾德在一切相信人性的心靈中永不退場。目錄
引言 我總是看到對方人性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