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1*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孟學思想史論 (卷三)-東北亞域外孟子學詮釋的流衍
ISBN:9787100245821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著編譯者:黃俊傑
頁數:59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書號:172080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內容簡介
《孟學思想史論》卷三討論的主題是孟子學東傳日朝地區之後,朝鮮與日本儒者對孟學思想的新詮釋。作者從孟子學內部的問題意識和朝鮮儒學史、日本儒學史的視野出發,考察了朝鮮王朝(1392—1910)與德川時代(1603—1868)兩國內部有關孟子政治思想的論辯及其思想史意義。作者還論述了東亞視野在孟子學研究中的重要意義,以及該地區孟子學的同調與異趣。日朝儒者釋《孟子》于異域,出新解于陳編,他們的闡釋構成了東亞孟子學的新篇章。
作者簡介
黃俊傑,台灣大學特聘講座教授、歐洲研究院外籍院士(2019),主要研究領域為東亞儒學、史學史與方法論、戰後台灣史。曾獲台灣教育部門「國家」講座、學術獎、台大學術研究頂尖專兮、中山學術著作獎、胡適紀念講座、傑出人才講座等。學術代表作包括《東亞儒學的新視野》、《孟學思想史論》(一、二、三卷)、《深叩孔孟》、《東亞儒家仁學史論》、《東亞儒家人文精神》等。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一、21世紀重訪東亞思想傳統的必要性及其策略
二、東亞儒家經典性之類別及其移動
三、作為經典的《孟子》及其在域外的「脈絡性轉換」
四、孟子學詮釋與朝日儒者思想主體性的建立
五、本書結構與論述課題
第一部 孟子學的視野
引言
第二章 朝日儒者對孟子政治思想的論辯(上):以「王道」理念為中心
一、引言
二、朝鮮君臣互動中的孟子及其「王道」概念
三、孟子「王道」概念在日本的兩階段「脈絡性轉換」
四、作為「王道」對立面的「霸道」:兼論管仲的歷史定位
五、結論
第三章 朝日儒者對孟子政治思想的論辯(下):以「孟子不尊周」問題為中心
一、引言
二、朝鮮儒者對「孟子不尊周」的辯論
三、日本儒者對「孟子不尊周」問題之論述
四、結論
第四章 朝日儒者對孟子心性論的思考:以「知言養氣」說為中心
一、引言
二、朝鮮儒者對孟子心性論的解釋
三、日本儒者對孟子心性論的解釋
四、結論
第二部 朝日儒學史的視野
引言
第五章 17世紀朝鮮儒者的兩種孟子學:李惟泰與鄭齊斗
一、引言
二、17世紀朝鮮孟子學的思想背景
三、李惟泰孟子學中的朱子學元素
四、鄭齊斗孟子學中的陽明學元素
五、結論
第六章 17世紀東亞比較視域中的伊藤仁齋孟子學
一、引言
二、仁齋方法學的思想史背景及其運用
三、仁齋孟子學的關鍵詞及其對朱子學的批判
四、伊藤仁齋與黃宗羲的孟子學之比較
五、結論
第七章 18世紀東亞比較視域中的丁茶山孟子學
一、引言
二、茶山對孟子性善論的解釋
三、東亞儒學視野中的茶山孟子學
四、結論
第八章 18世紀朝鮮國王正祖與儒臣對孟子學的解讀
一、引言
二、東亞王權與孟子的互動:歷史的回顧
三、正祖與儒臣關於孟子心性論的討論
四、正祖與儒臣關於孟子政治論的討論
五、結論
第三部 結論
第九章 中國孟子學對照下的朝日孟子學
一、引言
二、孟子的魅力何在
三、《孟子》文本的魅力何在
四、孟子學與中朝日權力結構之關係
五、朱子學在中朝日孟子學中的角色
六、總結
附錄
引言
附錄一 朝鮮王朝時期朝鮮孟子學文獻選編註釋
1 柳成龍(1542-1607):《讀余隱之尊孟辨》
2 李民成(1570-1629):《孟子不尊周論》
3 俞築(1607-1664):《疑孟辨》
4 魚有鳳(1672-1744):《孟子不尊周論》
5 洪泰猷(1672-1715):《孟子不尊周論》
6 鄭宗魯(1738-1816):《孟子不尊周論》
7 宋時烈(1607-1689):《浩然章質疑》
8 金昌協(1651-1708):《上尤齋孟子浩然章義問目》
9 鄭齊斗(1649-1736):《浩然章上解》詮釋選文4則
10 任聖周(1711-1788):《孟子不動心章說》
11 丁茶山(1762-1836):《公孫丑問不動心章》詮釋選文5則
12 李恆老(1792-1868):《孟子浩然章疑義》
13 許傳(1797-1886):《孟子不動心章己巳五月,以同經筵進參》
附錄二 德川時代日本孟子學文獻選編註釋
1 伊藤仁齋(1627-1705):《孟子勸諸侯行王道論》
2 荻生徂徠(1666-1728):《孟子識》
3 太宰春台(1680-1747):《孟子論》
4 藪孤山(1735-1802):《崇孟》
5 深谷公幹:《辨非孟論》
6 中山城山(1763-1837):《崇孟解》
7 松村九山(1743-1822):《管仲孟子論》
8 日尾瑜(1788-1858):《管仲非仁者辨》
9 伊東藍田(1734-1809):《藍田先生湯武論》
10 藤田東湖(1806-1855):《孟軻論》
志謝
引用書目
人名索引
名詞索引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