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由上海市嘉定區委黨校講師雷天來著。書稿內容立足於中國本土情境的災后社會研究,以「地方——空間緊張」關係作為分析框架,對北川縣城重建至今的一系列演變進行微觀考察,重點考察北川人如何通過日常生活實踐對北川新縣城進行認知或重新分配,併為之注入情感與意義,從而形成新的「地方感」,認為需以微觀視角理解災后重建社會的「地方——空間緊張」關係,只有這樣才會更好的發掘空間之上「地方」存續的價值,從而彌補權力、資本層面空間生產的種種不足。作者簡介
雷天來,1989生,江蘇鹽城人。華東師範大學社會學流動站博士后。先後就職于中共上海市嘉定區委黨校、中共江蘇省委黨校,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災害文化研究、文化遺產研究。主持國家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西南地區災後文化重建與韌性社區構建研究」(2021M691028),中國人類學博士論文田野調查獎助金項目「災后社會日常生活實踐與公共空間型塑——以北川新縣城移民社區為例」(TYJZJ2017),在《民俗研究》《南京藝術學院學報》《湖北民族大學學報》等刊發表論文5篇。目錄
第一章 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