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後社會日常生活空間的地方型塑-以北川新縣城為例 雷天來 978756715197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大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432
商品編號: 9787567151970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2*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災後社會日常生活空間的地方型塑-以北川新縣城為例
ISBN:9787567151970
出版社:上海大學
著編譯者:雷天來
頁數:201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2060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由上海市嘉定區委黨校講師雷天來著。書稿內容立足於中國本土情境的災后社會研究,以「地方——空間緊張」關係作為分析框架,對北川縣城重建至今的一系列演變進行微觀考察,重點考察北川人如何通過日常生活實踐對北川新縣城進行認知或重新分配,併為之注入情感與意義,從而形成新的「地方感」,認為需以微觀視角理解災后重建社會的「地方——空間緊張」關係,只有這樣才會更好的發掘空間之上「地方」存續的價值,從而彌補權力、資本層面空間生產的種種不足。

作者簡介

雷天來,1989生,江蘇鹽城人。華東師範大學社會學流動站博士后。先後就職于中共上海市嘉定區委黨校、中共江蘇省委黨校,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災害文化研究、文化遺產研究。主持國家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西南地區災後文化重建與韌性社區構建研究」(2021M691028),中國人類學博士論文田野調查獎助金項目「災后社會日常生活實踐與公共空間型塑——以北川新縣城移民社區為例」(TYJZJ2017),在《民俗研究》《南京藝術學院學報》《湖北民族大學學報》等刊發表論文5篇。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問題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問題意識
三、研究意義
第二節 理解「地方—空間」關係
一、「地方」與「空間」在思想脈絡中的分歧與發展
二、日常生活研究視野下的「空間」與「地方」
三、日常生活之上的「地方感」
四、相關研究綜述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資料來源
一、研究方法
二、田野點的選擇
第二章 北川縣城的歷史地理沿革和城鎮空間圖景
第一節 北川縣地理區位和歷史沿革
第二節 北川老縣城日常生活空間圖景
第三節 地震后的北川老縣城空間
第三章 被「贈予」的城鎮空間:新縣城的規劃和重建
第一節 新縣城空間的重建與規劃
一、重建:選址
二、重建:規劃與定位
第二節 新北川縣城空間圖景
一、城鎮空間邊界
二、安置小區空間
三、城鎮街道空間
小結
第四章 去「地方化」與再「地方化」:「佔道菜場」空間的生成與演變
第一節 去「地方化」:規劃空間與違規空間的「交鋒」
一、「佔道菜場」:一個「違規」空間的初現
二、北川人:城鎮空間秩序的「捍衛者」
三、選址與協商:新的公共菜場的規劃與落成
第二節 再「地方化」:「違規」空問的合理化進程
一、「違規者」群體的「道義」資源與空間訴求
二、空間秩序「捍衛者」訴求的變更
三、多方協作:違規空間的「合理化」改造
第三節 「菜場」亦「集市」:災后重建空間上的地方文化邏輯
一、地方傳統集市的時空演變
二、集市空間于災后地方社會的意義
小結
第五章 抗震紀念園的空間規劃、意象及使用爭議
第一節 北川抗震紀念園建設始末
一、規劃設計
二、空間深描
第二節 災害紀念空間的再生產及其現實功用
一、大型活動空間
二、日常休閑空間
三、商業活動空間
第三節 災后重建空間何以達成「紀念」
一、不同主體與紀念空間感知分歧
二、紀念空間中個體性符號的缺失及其根源
三、個體化哀悼的空間困境
小結
第六章 廣場空間的舞蹈實踐與「地方」社區秩序的生成
第一節 移植來的羌族文化:薩朗舞于北川縣城空間的發展圖景
一、北川地區羌族歷史與複雜的族群認同
二、薩朗舞于北川縣城空間的「在地化」過程
第二節 社區廣場空問與薩朗舞日常實踐
第三節 社區廣場空間日常舞蹈實踐與「地方」社區感知的形成
一、社區廣場空間中的舞種衝突
二、作為國家權力實踐場域的社區廣場空間
三、社區廣場空間:「地方」認同重構的載體
小結
第七章 總結與討論
第一節 災后重建視角下「地方感」的形成機制
一、物理空間和「安全感」的建立
二、集體記憶:延續不斷的「地方經驗」
三、調適與協商:災后異地重建下的日常生活空間實踐
第二節 回應「地方空間緊張」關係:對災后重建的若干反思
一、有關「國家空間」的社會想象
二、基於災后空間重建之上的地方再造
第三節 研究展望與不足之處
一、研究展望
二、不足之處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