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尹玉珊,江蘇贛榆人。2010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南寧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與古典文獻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發表《漢魏子書研究》《(闕子)書名及相關文獻問題考辨》《從「不皆手著」到「恥一字不出己手」——論漢魏子書的發展過程》《漢魏子書泛稱「新書」之緣起及其時代意義》《被誤解與遮蔽的經典:(檄吳將校部曲文)的作者及其文學價值》《漢魏子書輯佚》《追索與反省:(苻子)動物寓言的精神內涵》等代表性論著。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漢魏子書研究」「魏晉南北朝子部文獻綜合研究」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漢魏子書與諸子學術、文學轉型研究」等。
目錄 上篇 漢魏六朝子書綜合研究
第一章 《伏侯古今注》輯文及相關問題考辨
一 《伏侯注》的作者、歷代著錄和輯本
二 《古今注》、《續古今注》與《中華古今注》的作者及著錄
三 四部「注」書的關係與《伏侯注》的文本範圍
四 《伏侯古今注》輯文校正
五 《伏侯古今注》佚文輯考
六 結語
第二章 《闕子》考略
一 書名考辨:《闕子》還是《闞子》
二 《闕子》的時代和作者
三 《闕子》的佚文
四 《闕子》與《補闕子》
第三章 《苻子》輯文校正
第四章 《苻子》動物寓言中的庶民情趣
第五章 論蘇時學《爻山筆話》《墨子刊誤》對子書的整理與校釋
一 蘇時學對多部子書的綜合考辨成果
二 蘇時學對四部子書的校勘與釋讀成績
三 結語
第六章 李軌注《法言》的特點及其成就
一 尊聖人而抑諸子
二 舉王莽及其政權的行事制度,證其不符聖人之道
三 明確標舉《法言》之「微言大義」
四 揚雄附莽為「形屈」而非「神屈」
五 結語
第七章 孟氏注《孫子兵法》的特色及其成就
一 孟氏注的特點
二 孟氏注的貢獻與影響
三 孟氏注的不足
四 結語
第八章 述作之間:徐幹對《論語》的新解及活用
一 徐幹對《論語》的新解及其方法
二 徐幹對《論語》的活用及其方法
三 結語
中篇 漢魏六朝子書文本細讀與應用
第一章 論莊子眼中的「河漢」非指銀河
第二章 論李白詩歌對《莊子》僻典的巧用及其審美追求
一 緒論
二 巧用句子與短語以追求自然混融之美
三 巧用動詞與名詞以追求新奇的修飾之美
四 結語
第三章 從杜甫的詩歌用典談杜詩對道家子書的吸收
一 理趣與野趣:杜詩使用《老子》《列子》典故的情況及作用
二 追摹與獨創:杜詩使用《莊子》典故的情況及其特點
三 獨具隻眼:杜詩使用《苻子》的一則典故
四 結語
第四章 桓譚《新論》「以市喻交」考
一 李善的考辨及其不足
二 劉孝目標博學多才及其文本的可信
三 桓譚及《新論》在魏晉南朝的廣泛影響
四 結語
第五章 《拾遺記》「側理紙」考論
一 《拾遺記》記載的側理紙
二 側理紙傳說的醞釀與成熟
三 再造側理紙的實驗
下篇 漢魏六朝子書敘錄
一 西漢子書
二 東漢子書
三 三國——曹魏子書
四 三國——蜀漢子書
五 三國——孫吳子書
六 西晉子書
七 東晉子書
八 南朝——劉宋子書
九 南朝——蕭齊子書
十 南朝——蕭梁子書
十一 南朝——陳朝子書
十二 北朝——北魏子書
十三 北朝——北齊子書
十四 北朝——北周子書
十五 漢魏六朝子書存目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