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心寫境-山水畫學中的道觀念譜系 朱劍 978710024804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477
商品編號: 9787100248044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3*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道心寫境-山水畫學中的道觀念譜系
ISBN:9787100248044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著編譯者:朱劍
頁數:40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1970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這本書不僅是一部美術學著作,而且是一部藝術哲學著作。「道」是中國思想史中最崇高的概念,而「藝」是「道」的形象化。中國人進行繪畫創作,特別是山水畫創作時,不僅要表現物象形貌,還要揭示蘊藏在物象形貌背後的「道」。正如著名美術家吳為山先生所說:「道是山水畫的靈魂和精神,也是創作、理解山水畫的圭臬與路徑。」本書作者深入研究了中國哲學中的「道」觀念與山水畫學之間的關係,揭示出山水畫學中的「道」觀念譜系,對我們品鑒、研究乃至創作山水畫都很有啟發意義。

內容簡介

山水畫學中的「道」觀念既深受傳統哲學「道」觀念的影響,同時也自成體系。本書通過詞彙的意義轉變研究觀念史的方法,從「道」及相關的「象」「氣」「游」「遠」「心」「逸」等概念範疇入手,尋找思想變化的痕迹,在山水畫學中釐清與「道」觀念相關的內容及其發展脈絡,梳理出「道」觀念的起源、變化及其背後的原因,分析揭示出山水畫學的「道」觀念譜系。

作者簡介

朱劍,江蘇揚州人。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學出站博士后,東南大學藝術學出站博士后、碩士生導師,任職于中國美術館藏品徵集部。現為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副秘書長,國家社科基金藝術類項目通訊評審專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已出版學術專著7部,發表各類評論、論文60餘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藝術類一般項目、國家社科基金藝術類重大項目子課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以及省級科研項目多項。

目錄

導言 「體」「用」邏輯與傳統哲學中的「道」觀念
一、「道體」論
二、「體道」論
第一章 山水方滋:中國山水畫中「道」觀念的產生理路
第一節 「道」觀念的落實
一、「道」與終極生存形態
二、「道」觀念與魏晉士人理想的轉變
三、「道」觀念與魏晉隱士文化
第二節 「自然」觀與「感應」論
一、「自然」觀的主要涵義
二、「感應」論的主要涵義
第二章 澄懷觀道:山水畫學中「道」觀念的出現
第一節 「道」觀念與山水的關聯理路
一、宗炳思想的複合性
二、釋「聖人含道映物」
三、「佛身」理論視域下的道觀念
第二節 「體道」者的序列
一、賢者與澄懷
二、仁者與媚道
第三節 「神」與「體道」進階
一、練神
二、感神
三、暢神
第四節 形神與觀道
一、莊子的「形神」觀及其影響
二、顧愷之的「傳神」論
三、宗炳的「形神」觀與山水畫的價值意義
四、觀道與觀想
第三章 大象無形:山水畫學中的「道」與「象」
第一節 「象」內涵範疇辨析
一、「象」與「形」
二、「象」與「文」
第二節 「易象」觀視域下的「象」
一、「易象」的來源
二、「易象」體系的構建原則
三、「易象」觀中的「象」與「意」
第三節 「易象」觀與山水畫之「象」
一、「易象」與山水畫的聯結
二、卦象與王微的書畫「攸同」觀
三、「易象」觀與文人畫的濫觴
第三節 「道象」觀與山水畫之「象」
一、「道象」觀中的「象」範疇內涵
二、現象學「視域」下的「道象」觀
三、「道象」觀與「易象」觀的統一
第四節 成「象」與山水畫的視覺寓意
一、物象
二、色彩
三、筆墨
四、圖式
第四章 生意勃勃:山水畫學中的「道」與「氣」
第一節 魏晉山水畫學中的「道氣」觀
一、「氣韻」與「氣運」
二、「氣運」與「體道」
三、「氣韻」與「生動」
四、理氣、凝氣與「體道」
第二節 理學與山水畫學中的「氣」
一、「氣」與「道體」
二、「氣」與主體
三、「氣」與秩序
第三節 石濤「一畫」論中的「氣」
一、「太朴」「一畫」與「氣」
二、一畫之法
三、無法而法
第五章 仰觀俯察:山水畫學中的「道」與「游」
第一節 「游」的哲學基礎
一、「逍遙」與「委蛇」:莊子的「游」觀念
二、「消遙」與「適性」:山水之「游」的思想前提
第二節 「游」與山水畫的審美創造
一、觀照方式
二、創作狀態
第三節 「游」與山水畫中的神仙信仰
一、遊仙與山水畫中的仙山
二、長生追求與山水畫中的時空意識
第六章 玄對山水:傳統山水畫學中的「道」與「遠」
第一節 「遠」與山水畫的空間建構
一、「大」與「遠」
二、遠映
三、形「遠」與意「遠」
第二節 意境與山水畫之「遠」
一、「象外」與「意」
二、「深」「曲」空間
第三節 「淡」與「拙」:山水畫學中的「遠日反」
一、淡
二、抽
第七章 心生萬物:山水畫學中的「道」與「心」
第一節 心性修養與「體道」境界
一、「盡心」與「盡性」
二、心性修養與學習進路
三、心性修養與人品
四、心性修養與「體道」的不同理路
第二節 「虛」「靜」與審美心胸培養
一、老、庄與玄學論「虛」「靜」
二、佛教的「止」「觀」工夫與儒家的「虛」「靜」觀
三、「虛」「靜」與郭熙的審美心胸觀
四、「筆動心靜」與「意動物靜」
第三節 禪宗本心觀與宋元山水畫轉型
一、本心:禪宗之「道」的內涵
二、尚「意」:主觀性的凸顯
三、「境」與「靜」:意境內涵的拓展
第八章 莫可楷模:山水畫學中的「道」與「逸」
第一節 「逸」觀念的產生與演變
一、《益州名畫錄》中的「逸格」內涵
二、黃休復四格品畫體系的內在邏輯
三、「逸」與人生境界
第二節 「逸」的類型
一、「超逸」與「簡」
二、「放逸」與「興」
三、「逸」「清」與「體道」
結語「道」觀念譜系與傳統山水畫的道統
一、傳統山水畫學「道」觀念譜系的基本結構
二、傳統畫學中譜系意識與道統意識的關係
三、「南北宗論」與傳統山水畫學的道統
四、傳統山水畫學「道」觀念的「體用一如」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