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通史.魏晉南北朝卷 鐘起煌 周兆望 9787210154068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江西人民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827
商品編號: 9787210154068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7*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江西通史.魏晉南北朝卷
ISBN:9787210154068
出版社:江西人民
著編譯者:鐘起煌 周兆望
頁數:351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1959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編纂出版《江右文庫》,通過對江西典籍和歷史文化資源做系統的調查、保護、整理、研究、出版,厘清”源”與”流”,講清”古”與”今”,辨清”陳”與”新”,展示江西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江右文庫》分為書目編、文獻編、方志編、精華編和研究編。書目編:系統梳理江西典籍資源,展示江西歷史上的著述成果以及記述江西的著述概貌;文獻編:收錄約三千種歷代江西學人的代表性著作,集中呈現自秦漢以來至一九一一年為止江西文化的文本面貌;方志編:選取江西現存各級各類舊志中史料和版本價值較高、品相較好的近三百部志書,以展示江西在方志編纂方面的成就;精華編:在文獻編所收文獻基礎上,精選江西學人在中國各種文化形態中有代表性意義和較大文化影響的著作,以嚴謹的學術規範進行整理;研究編:主要收錄由當代江西學者撰寫的研究江西歷史文化的代表性著作,包括通史性著作、專題史著述、歷史文化名人傳記,集中展示當代江西學者在研究江西歷史文化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東吳對江西地區的佔領和統治
第一節 漢末軍閥對江西地區的爭奪和孫策獨佔豫章 郡
一、袁術、劉繇在豫章 的角逐
二、劉勳出兵伐上繚
三、孫策奪取豫章 郡
第二節 江西境內的山越及與東吳政權的戰爭
一、江西境內山越的分佈及其人口蠡測
二、山越與東吳政權的長期戰爭
三、山越人民對江西經濟文化發展的貢獻
第三節 東吳對江西地區的治理與開發
一、郡縣的建置
二、江西地區的重要戰略地位
三、東吳對江西地區的經營
第二章 晉代江西的治亂與門閥士族對江西的爭奪
第一節 江州的設立及其特殊的戰略地位
一、江州的設立與郡縣變動及人戶
二、江州特殊的戰略地位
第二節 兩晉之交的江州政局
一、張昌起兵和對江州的短暫控制
二、陳敏割據勢力對江州的滲入
三、司馬睿平華軼,定江州
四、晉軍與杜瞍流民起義軍在江州的戰爭
第三節 溫嶠、陶侃治江州和王、庾、桓、謝對江州的爭奪
一、王氏刺江州與王敦之亂
二、應詹、溫嶠治江州與郭默滋事
三、陶侃發跡及其對荊、江二州的治理
四、庾、王江州之爭
五、桓氏左右江州與桓、謝江州之爭
第四節 東晉後期江州境內的戰事
一、王恭起兵與尋陽之盟
二、桓玄、劉裕戰江州
三、盧循與劉裕對江州的反復爭奪
四、戰亂對江州的嚴重破壞
第三章 南朝時期的江西政局與南川土著酋豪的崛起
第四章 六朝時期江西社會經濟的長足發展
第五章 六朝時期江西的宗教與文化
第六章 六朝時期江西的社會風俗與時尚
大事年表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江西通史 3 魏晉南北朝卷》:
王敦因坐鎮豫章 指揮平定杜弢流民起義有功,建興三年(315)八月被司馬睿擢升為鎮東大將軍,加都督江、揚、荊、湘、交、廣六州諸軍事,兼江州刺史。東晉立國的第二年即太興元年(318)四月,又以王敦為江州牧;十一月,加荊州刺史。作為六州都督、荊州刺史,王敦控制了上游兵權;作為東晉的第一任江州刺史,則控制了整個江州政局,為他日後作亂奠定了基礎。六朝時期,荊州最為重鎮,乃兵甲所聚之地,所謂”江左大鎮,莫過荊揚”。江州地處荊、揚之間的緩衝地帶,在上下游之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制衡戰略地位。誰控制了江、荊二州,誰就能遙執朝權,甚至取司馬氏而代之,此乃東晉權臣多所企求的。
司馬睿何以對王敦如此信賴,將中上游之軍政大權悉數託付於他個中自有深刻原因。
首先,南渡的司馬氏政權需要依賴高門大族特別是僑姓高門大族。王敦屬琅邪(今山東臨沂)王氏,是魏晉之際崛起的大士族。其族祖王祥以”孝”著稱,魏末晉初,官拜太尉、太保,爵封公侯,位極人臣;其祖王覽以”悌”聞名,曾被晉武帝下詔褒獎,位至宗正卿,封即丘子,地位也不低。西晉一朝,王氏兄弟紆金拖紫,榮極當世。王敦的從兄王戎官居吏部尚書,遷司徒,封安豐縣侯;王衍曆位尚書令、中書令,後拜司空、司徒,繼遷太尉;衍弟澄為荊州刺史,族弟敦為青州刺史。真可謂公侯繼踵,冠冕連鑣。晉室南渡之初,司馬睿名微眾寡,勢單力薄,既需要有名望的大族為之延譽,廣攬天下名士豪傑,擴大統治基礎;又需要利用他們原有的勢力,組織新的力量,才能在江左立住腳跟。幾經權衡,琅邪王氏則成為最理想的選擇對象。
其次,琅邪王氏與司馬氏之間有著特殊的地域和歷史關係。司馬睿之祖司馬仙于西晉平吳之前徙封琅邪國,司馬仙、司馬覲、司馬睿祖孫三代相繼為琅邪王,其時琅邪國內最顯赫的門第當數琅邪王氏。琅邪王要在自己的封國內擴大影響、壯大實力,就必須結交宗族繁衍、門第顯赫的王氏家族。通過交好聯姻,雙方的友好關係綿延數十年之久。所以南渡後,王氏兄弟與晉元帝司馬睿在述及王、馬關係時,總說是朋友之誼、手足之情。例如王導與司馬睿素相親善,”契同友執”,”眷同布衣”。司馬睿曾對王敦說:”吾與卿及茂弘當管鮑之交。”①管仲、鮑叔牙是春秋時期的知音摯友,交情深厚,司馬睿以此為喻,說明他與王氏的關係何等密切。
與此同時,王氏與司馬氏之間還有著特殊的歷史關係。晉末八王之亂結束後,東海王司馬越取得了最後勝利,贏得了滿目瘡痍的山河,也獨吞了戰亂的全部惡果,羯人石勒、王彌率鐵騎進逼洛陽,使司馬越不遑寧處。而司馬越非皇室近屬,號召力有限。在艱難的條件下,他看中了琅邪王氏,以王衍為征討都督、太傅軍司,負責組織抵抗少數民族;又以王導參軍事,為之出謀劃策。他們密切合作,共同經營風雨飄搖的西晉王朝。在司馬越、王衍的共同操縱下,琅邪王司馬睿與王導兄弟又開始結合。永興二年(305)八月,司馬睿被司馬越任命為平東將軍,受命監徐州諸軍事,留守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為他看守後方。臨行前,司馬睿請王衍從弟、參東海王越軍事的王導為司馬,委以重任。這樣,由司馬越、王衍在洛陽的關係,派生出了司馬睿、王導在徐州下邳的關係,王氏兄弟在司馬睿心目中的分量和地位可想而知。
在王導、王敦兄弟的秘密策劃下,永嘉元年(307)七月,司馬越以琅邪王司馬睿為安東將軍、都督江南諸軍事,出鎮建鄴(今南京)。司馬睿初鎮江東,威名未著,南方士族持冷眼旁觀態度,不肯合作,王導十分憂慮。於是利用三月上巳節 的機會,讓司馬睿親自觀禊⑦,乘坐肩輿,王敦、王導及諸名流皆騎馬跟隨,前呼後擁,好不威風。吳土名士紀瞻、顧榮見其如此,乃相率拜於道旁。王導趁機獻計,邀請南方首望顧榮、賀循出來做官,以結人心。司馬睿親自登門拜訪顧榮、賀循,二人皆應命而至。由是吳人歸附,君臣之禮始定。在南北門閥士族的聯合支持下,司馬氏在南方終於站穩腳跟,政權初具規模。
由於王敦、王導兄弟對司馬氏擁戴之功最多,故東晉立國前後,司馬睿對之格外寵信,待以殊禮,號王導日”仲父”。在權力上,以王導為丞相,掌機樞;以王敦總征討,執兵權。從而形成了”王與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琅邪王氏也一躍而成為江左第一高門。
明白上述原因,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司馬睿以王敦為六州都督及江荊二州刺史,將上游軍政大權全部託付於他。
然而,王敦絕非等閒之輩,而是一個野心勃勃的陰謀家。憑藉王家的聲威和巨大的勢力,他根本不把司馬小兒放在眼裡,決心與之一爭高下,進而奪取皇帝寶座。自從做了六州都督、江、荊二州刺史後,日漸驕橫起來。

前言/序言
江西,別稱”江右”,向為文化繁榮之地、文獻興盛之區,歷史上大家輩出,巨著紛呈,為中華文明的進步發展做出過巨大貢獻。為保存和利用鄉邦文獻,發掘和彰顯江西文化的厚重底蘊和豐碩成果,江西省委、省政府決定編纂出版彙集本省歷代優秀典籍的大型文獻叢書《江右文庫》。
江西”三面距山,背沿江漢,南距五嶺,北奠九江,當吳楚閩粵之交”。獨特優越的地理環境,孕育了江西悠久的歷史和璀璨的文化。萬年仙人洞和吊桶環、樟樹吳城、新幹大洋洲等遺址,見證了江西早期文明的絢爛。隋唐以降,隨著大運河的開通、大庾嶺驛道的鑿通、政治中心的漸次東移,北方人口大量南遷,江西經濟文化迎來全面發展,農業文化、陶瓷文化、書院文化、科舉文化、戲曲文化、佛禪文化、理學文化、中醫藥文化等蓬勃發展,享譽中外。千百年來,江西大地耕讀傳家,詩書繼世,人文鼎盛,名賢輩起,被譽為”文章 節 義之邦”。
江西多著名文人。在詩詞文曲方面都擁有開創文體及流派的大家和齊整的作家陣容。以詩而言,陶淵明開創田園詩派,黃庭堅創立江西詩派,楊萬里創造誠齋詩體,王安石創半山體,文天祥、劉辰翁等興起愛國詩體,”元詩四大家”中江西有虞集、範檸、揭侯斯三家,蔣士銓為”乾隆三大家”之一,陳三立興起贛派同光體。以詞而言,《全宋詞》收錄江西詞家一百七十四人,占全書作者的百分之十二。”宋詞四大開祖”中江西有晏殊、晏幾道、歐陽修,晏殊更有”北宋倚聲家之初祖”的譽稱。姜夔創立騷雅詞派,與辛棄疾豪放派齊名。以文而言,唐宋八大家江西有歐陽修、曾鞏、王安石三家,明代楊士奇為首開創台閣體,魏禧為”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以戲曲而言,湯顯祖開創臨川派,”臨川四夢”家傳戶誦。蔣士銓”妙筆天下”,堪稱清中葉第一曲家。
江西多學術英才。在經學史學、文字音訓、天文地理、音樂書畫乃至農工科技等方面,人才輩出。經學如吳澄、江永等,史學如樂史、歐陽修、劉敞、劉斂、劉恕、馬端臨等,藝術如鐘紹京、黃庭堅、八大山人、羅牧等,科技如宋應星、張潛等,中醫如龔廷賢、陳自明、喻昌等,碩學宗師,燦若星辰。
江西多思想大家。儒家的理學、佛教的禪宗與淨土宗、道教的天師道與淨明道,均創立或發揚光大於江西。朱熹上承二程而集理學之大成,是中國傳統社會後期影響最大的思想家。陸九淵獨闢蹊徑,開創心學,經弟子門人繼承發展,至王陽明而集大成,”陽明一生精神俱在江右”。
江西多忠烈之士。廬陵”五忠一節 “輝耀青史,歐陽修忠言直道,輔佐三朝,天下景仰。楊邦義為金所虜,堅決不降,慷慨赴死。胡銓不避斧鉞,力請斬秦檜。周必大言事不避權貴,立朝剛正。文天祥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氣,慷慨殉國。楊萬里清節 勵萬世,為直節 名臣。洪皓出使金國,被拘十五年,不忘故土,被稱為”宋之蘇武”。江萬里全家投”止水”拒降,以身取義。謝枋得”萬古綱常擔上肩,脊樑鐵硬對皇天”,浩氣凜然。
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帶來典籍的興盛。江西人所撰述的典籍汗牛充棟,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存世的江西典籍超過一萬種。在《四庫全書總目》收錄的一萬餘種圖書中,江西人的著述占比達十分之一;《四庫全書》著錄的三千四百多種圖書中,江西人的著述有四百多種,占比超十分之一。浩瀚的典籍,既是古代江西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又是江西文明嬗變的歷史見證,其價值不可估量。
編纂出版《江右文庫》,通過對江西典籍和歷史文化資源做系統的調查、保護、整理、研究、出版,厘清”源”與”流”,講清”古”與”今”,辨清”陳”與”新”,展示江西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江右文庫》分為書目編、文獻編、方志編、精華編和研究編。書目編:系統梳理江西典籍資源,展示江西歷史上的著述成果以及記述江西的著述概貌;文獻編:收錄約三千種歷代江西學人的代表性著作,集中呈現自秦漢以來至一九一一年為止江西文化的文本面貌;方志編:選取江西現存各級各類舊志中史料和版本價值較高、品相較好的近三百部志書,以展示江西在方志編纂方面的成就;精華編:在文獻編所收文獻基礎上,精選江西學人在中國各種文化形態中有代表性意義和較大文化影響的著作,以嚴謹的學術規範進行整理;研究編:主要收錄由當代江西學者撰寫的研究江西歷史文化的代表性著作,包括通史性著作、專題史著述、歷史文化名人傳記,集中展示當代江西學者在研究江西歷史文化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修史立典,察往知來。編纂出版《江右文庫》,既是我們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責任,也是我們禮敬先賢激勵當下增強文化自信的光榮使命。新時代,江西人民將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不斷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努力共襄民族復興偉業。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