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1989年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首次「景觀人類學」主題學術會議的成果彙集,是人類學界第一部具有「景觀人類學」分支學科意識與方法論自覺的著作,匯聚了一批景觀人類學研究的先行者,提出景觀人類學研究的概念體系和基本方法,呈現了人類學者在全球各地的田野點開展的景觀人類學精彩個案研究。書中的案例研究涉及景觀與人類活動、社會結構、文化價值和環境變遷之間的關係,共同構成了對全球景觀多樣性的深刻理解和分析。從部落社會到現代國家,從農村社區到城市環境的廣泛主題,通過對不同文化中景觀概念的深入分析,本書不僅展示了景觀在不同文化中的代表性,也闡明了景觀是人類文化和社會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地方族群與自然相互作用的直接體現。作者簡介
埃里克·赫希(Eric Hirsch),英國布魯內爾大學商業、藝術與社會學系的人類學教授,長期關注巴布亞紐幾內亞和美拉尼西亞的民族志和歷史,重點研究歷史性、景觀、權力和財產關係等問題,對傳統歷史觀念之外的宇宙觀(神話和儀式)與地方歷史經驗之間的關係尤其感興趣,探討如何闡述包含多種歷史的多樣世界之間的關係。埃里克·赫希教授在巴布亞高原的最初研究對象是富尤格人,他考察了他們對景觀、神話、權力和儀式的看法及其相互聯繫。在這項工作的基礎上,赫希之後又對富尤格人受殖民政府和傳教士的影響進行了歷史研究,後來的研究重點是當地礦山對富尤格人土地所有權和文化財產觀念的影響。著有《殖民單元與儀式單元:巴布亞高原人視野的歷史變遷》(1999年)、《巴布亞高原祖靈存在的宇宙論與歷史經驗》(2021年);合著《人類學的藝術:論文和圖表》(1999年)、《組織內部:工作中的人類學家》(2001年)、《交易與創造:美拉尼西亞人的財產守護與刺激》(2004年)、《生育技術:輔助受孕時代的親屬關係》(2005年)、《知道如何知道:田野工作與民族學的當下》(2008年)、《美拉尼西亞人的世界》(2019年)、《順從:妥協下的文化與網絡》(2021年)、《順從:適應下的文化與網絡》(2023年)。目錄
圖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