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從清代後期到抗戰爆發這百年間的歷史,過去無論是研究還是閱讀都遠遠談不上熱門,而現在,由於有了一大批重要學者和許多高質量論著的出現——當然,我們立即會想到桑兵、羅志田、茅海建、楊奎松等學者的名字——近代史特別是近代思想與學術史已經成了顯學。在這一顯學日益擴張其疆域的推動力量中,本書無疑是值得特別關注的。 本書探討道光到20世紀30年代大約一百年間思想學術變化中的幾個問題。內容簡介
適逢「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晚清士大夫和民國知識人的學術追求、思想世界乃至個人命運與時代劇烈碰撞,思想與學術的系譜貫穿其間。在原有秩序已經崩解的近代中國,任何一種思想都有機會脫穎而出,同時也有許許多多的思潮在競爭,必須擺脫「后見之明」式或過度目的論式的思維,巡迴往還於「史家的邏輯」與「事件發展的邏輯」之間,才能發掘其間的複雜性、豐富性及內在的張力,發現晦暗不明的思想與人物,傾聽多元競逐的聲音。作者簡介
王汎森,1958年生,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2004年當選台灣中研院院士。主要從事明清至中國近代的思想史、學術史等領域的研究。著有《章太炎的思想》《古史辨運動的興起》《傅斯年:中國近代歷史與政治中的個體生命》《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晚明清初思想十論》《近代中國的史家與史學》等書,均享有盛名。目錄
引論 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