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陶李春男,漢族,1981年10月生,安徽潛山人。2018年畢業于南京大學,獲博士學位。現為南京郵電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翻譯學;兼任南京大學術語與翻譯跨學科研究基地研究員,南京大學雙語詞典研究中心研究員。
王紫璿,女,漢族,2002年9月生,江蘇連雲港人。本科畢業于南京郵電大學翻譯專業,現于南京郵電大學攻讀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1 研究背景
1 2 研究對象
1 3 研究目標
1 4 本書結構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 1 本研究關鍵詞
2 1 1 社會科學術語
2 1 2 適應選擇
2 1 3 術語數據庫
2 2 社會科學術語翻譯研究述評
2 2 1 社會科學術語翻譯的複雜性
2 2 2 社會科學術語翻譯的實踐研究
2 2 3 社會科學術語翻譯的翻譯史研究
2 3 嚴復社會科學術語翻譯研究述評
2 3 1 嚴復譯名概述
2 3 2 嚴復社會科學術語翻譯思想研究
2 3 3 嚴復社會科學術語翻譯實踐探討
2 3 4 嚴復社會科學術語翻譯史研究
2 4 基於術語庫的相關研究述評
2 5 本章 小結
第三章 理論基礎與分析框架
3 1 翻譯適應選擇論概述
3 1 1 翻譯適應選擇論的生態哲學基礎
3 1 2 翻譯適應選擇論的理論內涵
3 1 3 翻譯適應選擇論的分析模式
3 2 術語翻譯實踐的特殊性
3 2 1 術語翻譯實踐的多維複雜性
3 2 2 術語翻譯實踐的主體交互性
3 2 3 術語翻譯實踐的過程動態性
3 3 術語翻譯適應選擇機制研究的分析框架
3 3 1 術語譯者主體適應選擇
3 3 2 術語翻譯受眾主體適應選擇
3 3 3 術語翻譯實踐的歷時適應選擇
3 4 本章 小結
第四章 研究設計
4 1 研究問題
4 2 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4 3 數據收集
4 3 1 嚴譯術語庫的構建
4 3 2 嚴譯術語庫的內容
4 4 數據分析
4 4 1 譯名分類與處理
4 4 2 譯名統計分析
4 5 本章 小結
第五章 嚴復社會科學術語翻譯的適應選擇總體特徵
5 1 語言層面的適應選擇特徵
5 1 1 嚴復譯名的結構形式
5 1 2 嚴復譯名的對譯方法
5 1 3 嚴復譯名的用詞偏好
5 2 概念層面的適應選擇特徵
5 2 1 嚴復譯名的概念對等方法
5 2 2 嚴復譯名的概念傳播傾向
5 2 3 嚴復譯名的概念系統建構
5 3 交際層面的適應選擇特徵
5 3 1 嚴復譯名的文本語境影響
5 3 2 嚴復譯名的概念系統影響
5 4 本章 小結
第六章 嚴復社會科學術語翻譯的適應選擇機制
6 1 嚴復譯名適應選擇的多重性
6 1 1 對源語術語的適應選擇
6 1 2 對譯語受眾的適應選擇
6 1 3 對已有譯名的適應選擇
6 2 嚴復譯名適應選擇的過程性
6 2 1 嚴復社會科學術語翻譯的階段分期
6 2 2 嚴譯社科術語特點的歷時比較
6 3 嚴復譯名適應選擇的交互性
6 3 1 嚴復譯名去留考察
6 3 2 嚴復譯名與和制漢字譯名對比
6 4 本章 小結
第七章 嚴復社會科學術語翻譯適應選擇的影響因素
7 1 嚴復譯名適應選擇的譯者主體性
7 1 1 嚴復翻譯生涯與譯名創制
7 1 2 嚴復語言翻譯觀對譯名的影響
7 1 3 嚴復政治觀對譯名的影響
7 1 4 術語翻譯過程與譯者主體性
7 2 嚴復譯名適應選擇的受眾主體性
7 2 1 晚清民國時期的受眾語言文化觀
7 2 2 晚清民國時期的受眾政治觀
7 2 3 嚴復譯名與受眾適應選擇的主體性
7 3 嚴復譯名適應選擇的生態環境制約
7 3 1 適應選擇機制的相關因素
7 3 2 譯者、受眾與翻譯生態環境的相互關聯
7 3 3 嚴復社會科學術語翻譯的多層制約因素
7 4 本章 小結
第八章 結論:嚴復社會科學術語翻譯研究的當代借鑒
8 1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
8 1 1 嚴復社會科學術語翻譯的總體特徵
8 1 2 嚴復社會科學術語翻譯的過程特徵
8 1 3 嚴復社會科學術語翻譯的雙重適應選擇機制
8 1 4 術語翻譯交互適應選擇論
8 2 本研究的主要啟示
8 2 1 對社會科學術語翻譯實踐的啟示
8 2 2 對社會科學術語翻譯理論研究的啟示
8 2 3 對嚴復翻譯實踐及翻譯思想研究的啟示
8 2 4 對術語翻譯史研究的啟示
8 2 5 對術語翻譯研究方法的啟示
8 3 本研究的不足
8 4 對後續研究的建議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一 嚴復主要著譯作品簡表
附錄二 嚴復著譯相關歷史事件一覽表
附錄三 嚴譯主要相關人物一覽表
附錄四 抽樣概念三語對照表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