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以現代社會治理的轉型為背景,深入探討社會化治理平台的構建過程與實踐路徑。追溯了從傳統社會到現代社會協作模式的演變,強調在現代社會中全面和諧的協作關係對於提高生產力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多元參与和圈層互動是實現有效社會治理的關鍵,其中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民個體之間的合作共治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核心所在。書中以華米公司為例,展示了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和實證調研參与社會治理過程,提高治理效率和增強透明度。 本書適合對社會治理、公共管理、社會組織以及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感興趣的學者、政策制定者、企業管理者和普通讀者閱讀,旨在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案例,促進更加有效和民主的社會治理模式的高質量發展。作者簡介
徐家良,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公益發展研究院院長、上海交通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主任、民政部社會組織與社會建設上海交通大學研究基地主任、民政部全國社會組織教育培訓上海交通大學基地主任、中國社會組織促進會專家委員、上海市法學會慈善法治研究會副會長。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北京大學政治學博士,北京大學社會學博土后,哈佛大學訪問學者。中文社會科學索引(CSSCI)來源集刊《中國第三部門研究》主編。 主要研究領域為非營利組織治理結構、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基金會與慈善組織發展、社會組織評估、社會企業與社會創新、社區建設與社會組織等。主編《中國第三部門研究》和《中國社會組織評估發展報告》。出版《社會團體導論》、《政府評價論》、《社會組織的結構、體制與能力研究》、《互益性組織:中國行業協會研究》、《行業協會組織治理》、《制度、影響力和博弈》、《公共政策分析引論》、《公共事業管理學基礎》、《公共行政學基礎》、《公共倫理學基礎》。翻譯《熱浪——芝加哥災難的社會剖析》、《美國歷史上的慈善組織、公益事業和公民性》、《判斷的藝術——政策制定研究》等。 曾向全國人大和有關部門提交《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社會服務機構登記管理條例》、《基金會管理條例》和《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政策的專家意見稿。目錄
導論 為什麼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