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2*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新常態下農民工體面就業評價體系及實現機制研究
ISBN:9787550460966
出版社:西南財經大學
著編譯者:陳靜
叢書名:新時代三農問題研究書系
頁數:191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書號:171833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內容簡介
本書立足於如何解決農民工體面就業的現實問題,對經濟新常態下農民工體面就業狀況展開了理論與實證分析。本書採用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和計量分析法,較為深入地分析了農民工實現體面就業的前因變數和後效變數。筆者研究發現,構建多方合作型農民工體面就業實現機制新模式是提升農民工工作與生活質量、組織績效和有效構建社會和諧勞動關係的較佳途徑。通過理論構思,本書構建了農民工實現體面就業的理論模型,並提出了八個相關理論研究假設,從理論視角構建了農民工體面就業的評價指標體系,採用相關性和隸屬度分析方法對理論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進行實證篩選,採用層次分析法對各指標體系進行權重賦值。權重賦值體現各評價因素對總目標的影響程度,故本書提取權重賦值前10位評價因素進行排序;本書把最終形成的評價指標體系設計成問卷,並採用同度量化方法把調查問卷搜集到的數據進行同度量化處理,構建了農民工體面就業指數評價結構模型,計算出各種條件下的農民工體面就業指數;採用相關性和邊際效應分析法對前述八個相關理論假設進行實證檢驗,所有理論假設均得到驗證。
作者簡介
陳靜,管理學博士,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高級管理諮詢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全球職業生涯規劃師。四川省人才研究會理事、四川省職業技能人才評審入庫專家,教育部學位論文評審專家。主持企業規劃課題、地方政府課題、省部級課題、國家社科基金課題等課題20項,發表論文70多篇,出版專著10部。
目錄
1 緒論
1 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 1 1 研究背景
1 1 2 研究意義
1 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 2 1 國外研究現狀
1 2 2 國內研究現狀
1 2 3 研究述評
1 3 研究的內容與思路
1 3 1 研究內容
1 3 2 研究思路
1 4 研究方法
1 4 1 文獻分析法
1 4 2 調查研究法
1 4 3 計量分析法
1 5 研究的創新之處
1 5 1 理論創新
1 5 2 應用創新
2 體面就業的理論基礎及相關概念界定
2 1 體面就業的理論基礎
2 1 1 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理論
2 1 2 勞動力市場分割理論
2 1 3 非正式經濟理論
2 1 4 制度邊緣理論
2 1 5 生存經濟理論
2 1 6 公平正義理論
2 1 7 人力資本理論
2 1 8 社會資本理論
2 2 理論基礎述評
2 3 相關概念
2 3 1 新常態
2 3 2 農民工及研究對象
2 3 3 體面就業的定義、內涵及特徵
2 4 小結
3 農民工就業保障的歷史演進與現狀研究
3 1 就業保障的內涵
3 2 農民工的產生背景及就業特徵
3 2 1 勞動力各產業間分佈不均、農村非農產業滯后
3 2 2 農民工在較為複雜的勞動力組成結構中的佔比較大
3 2 3 現階段農民工總量還呈增加態勢,但增速開始趨緩
3 2 4 流動性是農民工就業的主要特徵,東部地區仍然是其就業的主要流入地
3 2 5 第三產業的農民工就業水平增速逐年提高,且就業行業呈現集中趨勢
3 2 6 農民工流動就業的特徵
3 3 農民工就業保障的歷史演進及現狀分析
3 3 1 第一階段:1978—2002年,初步構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農民工就業保障機制階段及現狀分析
3 3 2 第二階段:2003年至今,農民工就業保障機制不斷完善階段及現狀分析
3 4 小結
4 農民工實現體面就業的影響因素、研究假設、後效變數研究及理論模型的構建
4 1 農民工體面就業的影響因素及研究假設
4 1 1 農民工的個體特徵因素對實現體面就業的影響
4 1 2 企業組織因素對農民工實現體面就業的影響
4 1 3 地域經濟因素對農民工實現體面就業的影響
4 1 4 工會會員身份對農民工實現體面就業的影響
4 1 5 政府職能及運行效率對農民工實現體面就業的影響
4 2 農民工體面就業的後效變數研究
4 2 1 農民工體面就業對其工作與生活質量提升的影響
4 2 2 農民工體面就業對組織績效提升的影響
4 2 3 農民工體面就業對社會和諧勞動關係構建的影響
4 3 農民工實現體面就業的理論模型構建
4 4 小結
5 農民工體面就業評價體系的構建
5 1 農民工體面就業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5 1 1 國家制度層面的體面就業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相關文獻綜述
5 1 2 宏觀、中觀、微觀多層級體面就業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相關文獻綜述
5 1 3 個體多維度層面體面就業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相關文獻綜述
5 1 4 國內外學者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綜合述評
5 1 5 農民工指標體系構建原則
5 1 6 農民工體面就業評價指標體系理論遴選
5 1 7 農民工體面就業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實證篩選
5 1 8 農民工體面就業評價指標體系權重的確立
5 1 9 根據權重判斷各影響因素的重要性及前10位排序
5 2 農民工工作與生活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5 3 組織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5 4 社會和諧勞動關係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5 5 小結
6 問卷調查與數據統計分析
6 1 調查問卷與樣本基本情況分析
6 1 1 問卷設計
6 1 2 樣本容量分析
6 1 3 問卷調查的農民工基本信息統計分析
6 2 調查問卷的信度與效度檢驗
6 2 1 信度檢驗
6 2 2 效度檢驗
6 3 農民工體面就業指數測算
6 3 1 評價因素的同度量化處理
6 3 2 農民工體面就業評價結構模型的構建
6 3 3 農民工體面就業綜合指數水平的計算
6 4 農民工體面就業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6 4 1 農民工體面就業與各維度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係
6 4 2 農民工體面就業整體水平堪憂
6 5 農民工體面就業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6 5 1 個體因素對農民工體面就業影響的相關性分析
6 5 2 組織因素對農民工體面就業影響的方差分析
6 5 3 地域經濟因素對農民工體面就業影響的方差分析
6 5 4 工會會員身份對農民工體面就業影響的方差分析
6 5 5 政府職能與運行效率對農民工體面就業影響的邊際效應分析
6 6 農民工體面就業對其後效變數的影響分析
6 6 1 農民工體面就業對工作與生活質量影響的相關性分析
6 6 2 農民工體面就業對組織績效影響的相關性分析
6 6 3 農民工體面就業對社會和諧勞動關係構建影響的相關性分析
6 7 小結
7 經濟新常態下各影響因素對提高農民工體面就業水平的作用機理及多方合作型模式的構建
7 1 經濟新常態對農民工就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