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高江濤(1993—),男,漢族,河南洛陽人,管理學博士。現任江西省社會科學院農業農村發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江西財經大學應用經濟學專業在站博士後。
主要研究方向:農業經濟、產業經濟、糧食經濟與安全。在《貴州財經大學學報》《統計與決策》等期刊發表論文十多篇,參與一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參與多項省社科基金項目,主持兩項省社科院基金項目。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意義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義
第二節 國內外研究綜述
一、有關我國糧食安全問題的研究
二、有關水資源與糧食安全的研究
三、有關耕地資源與糧食安全的研究
四、有關國家糧食安全保障策略的研究
五、文獻評述
第三節 研究目標與研究內容
一、研究目標
二、研究內容
第四節 技術路線與研究方法
一、技術路線
二、研究方法
第五節 研究的創新點與不足
一、創新之處
二、不足之處
第二章 概念界定與理論基礎
第一節 概念界定
一、糧食與糧食安全
二、水資源與灌溉水
三、土地資源與耕地
四、虛擬水土資源
第二節 理論基礎
一、資源稀缺理論
二、資源配置理論
三、公共產品理論
四、要素稟賦理論
五、產業安全理論
六、可持續發展理論
第三節 本章 小結
第三章 水土資源對我國糧食安全影響的機理分析
第一節 水土資源與我國糧食安全的關係分析
一、水土資源與我國糧食安全的作用關係分析
二、虛擬水土資源與我國糧食安全的調節 關係分析
第二節 水土資源制約我國糧食安全的機理分析
一、水土資源過度開發利用制約我國糧食安全的機理分析
二、虛擬水土資源高度依賴制約我國糧食安全的機理分析
第三節 水土資源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機理分析
一、水土資源保護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機理分析
二、虛擬水土資源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機理分析
第四節 本章 小結
第四章 我國糧食安全的現狀及問題分析
第一節 我國糧食安全的基本情況分析
一、糧食生產現狀
二、糧食消費現狀
三、糧食貿易現狀
第二節 我國糧食安全的可持續發展分析
一、耕地資源供需現狀
二、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三、農用化學品施用現狀
四、生態氣候變化現狀
第三節 我國糧食安全的總體評估
一、糧食安全與糧食產業安全關係分析
二、我國糧食產業安全評估
第四節 本章 小結
第五章 實體水土資源對我國糧食安全影響的實證分析
第一節 水資源對我國糧食安全影響的實證分析
一、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二、糧食生產水資源阻尼係數區域特徵分析
第二節 耕地資源對我國糧食安全影響的實證分析
一、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二、耕地資源與糧食安全的耦合關係分析
第三節 水土資源對我國糧食安全影響的實證分析
一、水—糧匹配度測算及區域特徵分析
二、土—糧匹配度測算及區域特徵分析
三、水—土—糧匹配度測算及區域特徵分析
第四節 本章 小結
第六章 虛擬水土資源對我國糧食安全影響的實證分析
第一節 國內虛擬水土資源對我國糧食安全影響的實證分析
一、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二、糧食虛擬水土資源進口效益時空匹配格局分析
第二節 國際虛擬水土資源對我國糧食安全影響的實證分析
一、國際糧食虛擬水土資源進口來源分析
二、我國在國際糧食市場貿易的局勢分析
三、研究方法與模型構建
四、國際糧食虛擬水土資源貿易及影響因素分析
第三節 本章 小結
第七章 水土資源約束下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模式構建
第一節 我國糧食生產的基本特徵分析
一、糧食生產的基本含義
二、糧食生產的基本特點
三、糧食生產的基本條件
四、我國糧食生產的區域佈局
第二節 水土資源豐沛地區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模式構建
一、區域特徵分析
二、構建縱橫交錯的糧食安全模式
三、四川崇州”天府糧倉”模式分析
第三節 水土資源不足地區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模式構建
一、區域特徵分析
二、構建縱向延伸的糧食安全模式
三、河南周口小麥精深加工模式分析
第四節 水多土缺地區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模式構建
一、區域特徵分析
二、構建徑向發散的糧食安全模式
三、江蘇大食物產業協同發展模式分析
第五節 水缺土多地區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模式構建
一、區域特徵分析
二、構建橫向拓展的糧食安全模式
三、吉林糧食生產社會化服務模式分析
第六節 本章 小結
第八章 水土資源約束下我國糧食產業帶佈局構建
第一節 我國各區域糧食產業變化趨勢
一、全國糧食產業區域佈局
二、新發展階段以來的變化趨勢
三、新發展階段產業帶佈局政策
第二節 東部地區糧食產業帶建設
一、東部地區糧食產業特徵
二、東部地區糧食產業變化
三、東部地區糧食產業佈局規劃
四、長江流域糧食產業帶建設
五、華南地區糧食產業帶建設
第三節 中部地區糧食產業帶建設
一、中部地區糧食產業特徵
二、中部地區糧食產業變化
三、中部地區糧食產業佈局規劃
四、黃淮海平原糧食產業帶建設
第四節 西部地區糧食產業帶建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