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張成虎,男,南開大學商學院管理學博士,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博士后,中國傳媒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數字商務系教工黨支部書記、數字商務系主任。為本科生和MBA學生講授《營銷管理》《消費者行為學》。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曾獲2018年中國高校市場學研究會學術年會最佳論文獎,2014年中國營銷科學學術年會優秀論文獎。
目錄 第一章 引言
第一節 研究背景和問題提出
一、研究的現實背景
二、研究的理論背景
三、研究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研究創新點及研究意義
一、研究創新點
二、研究意義
第三節 研究方法、研究路線及整體研究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路線
三、整體研究框架
第二章 中斷研究的文獻探討
第一節 中斷的概念與特徵
一、中斷的概念
二、中斷單元的構成
三、中斷的分類
四、中斷的產生
五、中斷的形式
六、中斷已有的研究框架
第二節 中斷與主任務
一、中斷效果的測量
二、中斷對主任務的負面影響
三、中斷負面效應的干預方法
四、中斷髮生的階段對主任務的影響
五、中斷的頻次對主任務的影響
六、中斷持續時間對主任務的影響
七、任務複雜性對主任務的影響
八、中斷任務和主任務的關聯性對主任務的影響
九、中斷對主任務影響的其他研究
第三節 中斷與消費者認知和情感
一、中斷對認知的影響
二、中斷對情感的影響
第四節 中斷對後續無關決策的影響
第三章 中斷研究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目標記憶理論
第二節 長時工作記憶理論
第三節 線程認知理論
第四節 轉換加工理論
第五節 前瞻記憶理論
一、前瞻記憶的加工過程
二、前瞻記憶的分類
三、前瞻記憶和中斷
第六節 理論基礎小結
第四章 折中效應的文獻探討
第一節 折中效應的形成與界定
第二節 折中效應的內在機制
一、最小化後悔和決策風險
二、極端厭惡
三、預期損失最小化
四、合理性的決策理由
五、基於選擇集的理性推斷
第三節 折中效應的影響因素
一、消費者個體因素
二、選項因素
三、情境因素
第五章 研究假設
第一節 決策中斷與折中效應
第二節 好奇和熟悉度的中介作用
一、好奇的中介作用
二、熟悉度的中介作用
第三節 好奇:有調節的中介
一、認知需求的調節作用
二、信息呈現方式的調節作用
第四節 熟悉度:有調節的中介
一、決策環境改變的調節作用
二、自我建構和決策對象的調節作用
第六章 研究設計與研究結果
第一節 實驗一:中斷時機對摺中效應的影響
一、實驗設計及過程
二、實驗結果
三、討論
第二節 實驗二:好奇和熟悉度的中介作用
一、實驗設計及過程
二、實驗結果
三、討論
第三節 實驗三:認知需求的調節作用
一、實驗設計及過程
二、實驗結果
三、討論
第四節 實驗四:信息呈現方式的調節作用
一、實驗設計及過程
二、實驗結果
三、討論
第五節 實驗五:決策環境改變的調節作用
一、實驗設計及過程
二、實驗結果
三、討論
第六節 實驗六:自我建構的調節作用
一、實驗設計及過程
二、實驗結果
三、討論
第七節 實驗七:決策對象的再調節作用
一、實驗設計及過程
二、實驗結果
三、討論
第七章 總結
第一節 主要研究結論
第二節 理論意義
第三節 實踐意義和啟示
第四節 不足與未來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附錄
實驗一 3×3組間實驗設計
實驗二 系列實驗設計
實驗三 2×2混合實驗設計
實驗四 2×2組間實驗設計
實驗五 組間實驗設計
實驗六 2×2組間實驗設計
實驗七 2×2×2混合實驗設計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