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防彈少年團現象級專輯《WINGS》靈感來源,七部概念先導片逐句引用《德米安》原文,團員們愛不釋手的啟示之書;Netflix收視冠軍,韓劇《黑暗榮耀》宋慧喬同款讀物。 黑塞畢生不忘的圭臬之作;60年代西方革命青年反抗權威的精神指南,黑塞全球熱潮的起點,一面經久不衰的旗幟。 一部隱晦的自傳體成長小說,中年黑塞的自我救贖之旅。 一首剔透的散文詩——包容一代德國青年悸動的青春;跨越一百四十五年,重構少年維特純凈的倒影。 一部戰爭小說——在悲劇時代承擔人道的重負,獻給1919年,獻給戰後倖存的年輕人,和他們化為泥土的同伴。 一段社會思想史——諾斯替教義、精神分析、尼采、荷爾德林黑塞寫作生涯的轉折點,浪漫派的遊子自此登入思想的聖堂。 設計師傾心打造全新封面,隨書附贈兩張16型人格書籤。內容簡介
《德米安:彷徨少年時》是由德國作家黑塞創作的一部少年成長小說。主人公辛克萊與形形色色的少年交往、周旋,相互砥礪,最終從溫馴軟弱的小學生蛻變為堅忍睿智的成人。馬克斯·德米安與皮斯托里烏斯先後擔任了辛克萊最重要的諍友和導師,幫助他聆聽內心的指引,在風雨如晦的時代中開闢出獨屬於自己的道路。本書不單是一部少年成長小說。辛克萊的幻夢、苦痛、掙扎乃至淪落不僅源於對自身處境的困惑,他對光明與黑暗、個人與集體的思考,與一戰前夕德國社會動蕩茫然的情勢遙相呼應,構成一曲恢弘的交響。作者簡介
赫爾曼·黑塞(1877-1962),出生於德國南部的小鎮卡爾夫,曾就讀墨爾布隆神學校,因神經衰弱而輟學。1899年,自費出版了第一部詩集《浪漫主義之歌》,未獲得公眾承認;1904年,以第一部長篇小說《彼得·卡門青特》轟動德國。後來,他辭去工作,專事寫作,先後完成《在輪下》(1906年)《蓋特露德》(1910年)《羅斯哈爾特》(1914年)等早期重要作品。 1912年,黑塞移居瑞士並在1923年加入瑞士國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黑塞的創作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試圖從宗教、哲學和心理學方面探索人類精神解放的途徑。這時期的主要長篇小說有《德米安》(1919)、《悉達多》(1922)、《荒原狼》(1927)、《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1930)和《玻璃球遊戲》(1943)等。其中《荒原狼》轟動歐美,被托馬斯·曼譽為德國的《尤利西斯》。1946年,黑塞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目錄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