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沅之間」-唐代黔中道歷史.地理與文化研究 周妮 978701026408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人民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502
商品編號: 9787010264080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2*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涪沅之間」-唐代黔中道歷史.地理與文化研究
ISBN:9787010264080
出版社:人民
著編譯者:周妮
頁數:35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1714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黔中道,唐「十五道」之一,橫跨涪陵江(今烏江)、沅江兩大流域,縱跨今湘、鄂、渝、黔、桂5省、市、自治區,在自然與人文方面形成了與周邊相互聯繫又相互區別的區域特徵與特色。本書以其區域歷史、地理與文化作為切入點,從人口構成、自然地理環境與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區域差異分析黔中道從江南西道獨立出來成為單獨一道的原因及區域特徵。同時,探討黔中作為地域名稱在歷史時期的演變,分析唐代黔中道的設置與管理及黔中道採訪使設治黔州的原因,呈現黔中道特殊政治治理下形成的「流宦文化」與作為陶淵明筆下「世外桃源」的景觀文化。深化歷史地理學中「界域(過渡地帶)」理論,認為黔中道實際上構成了一種「界域(過渡地帶)」,既是連接西南地區與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過渡地帶,也是我國自然地理形勢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的過渡地帶。認為唐朝黔中道治理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地方文化景觀,呈現出唐時期區域內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文化景觀上的融合,提出景觀視域下歷史時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的可能性。

作者簡介

周妮,女,苗族,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雲南大學歷史與檔案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歷史人文地理、邊疆學、民族史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暨優秀博士論文出版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2項。(執行)主編出版《圖溯上海·上海市測繪院藏近代上海地圖文化價值研究》,參与出版其他學術著作3部、整理點校古籍文獻著作5部,在《中國邊疆史地研究》《歷史地理》《社會科學》《貴州民族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10餘篇。

目錄

導論
第一章 何處是黔中:歷史時期的「黔中」
第一節 唐以前「黔中」的由來與地域演變
第二節 唐代「黔中」地域
第三節 唐以後「黔中」地域的演變
第二章 治理所需:「黔中」的人口構成與唐代黔中道的設置
第一節 多元融合:「黔中」的人口構成
第二節 治理所需:黔中道的設置緣起
第三節 「分道而置」:黔中道的設置與發展
第四節 設治黔州:黔州的政治、經濟與交通
第三章 經營與管理:黔中道的官員選任與地方治理
第一節 雙制并行:州(郡)縣制與羈糜州制在黔中的實施
第二節 官員選聘:黔中道職官的設置與選任
第三節 勵精圖治:官員與黔中地方治理
第四章 流貶之地:黔中道流宦聚集的緣起、發展與地方印象
第一節 制度規定:黔中「流貶」聚集的緣起
第二節 短暫聚集:流宦的到來與離開
第三節 流貶印象:荒遠的「瘴癘之地」
第五章 「世外桃源」:黔中道的自然與人文景觀
第一節 山水黔中:黔中的山體景觀與水域景觀
第二節 風物黔中:黔中的物產景觀
第三節 文化黔中:黔中的人文景觀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