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評論-出版人訪談 美國《巴黎評論》編輯部 978702019102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人民文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312
商品編號: 9787020191024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3*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巴黎評論-出版人訪談
ISBN:9787020191024
出版社:人民文學
著編譯者:美國《巴黎評論》編輯部
頁數:23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1710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簡體中文版《巴黎評論》系列獨家策劃,首度聚焦偉大作家們的幕後推手。 作家訪談欄目「出版的藝術」「編輯的藝術」,子單元訪談初次結集出版。 7位傳奇出版人詳解文學出版的奧秘,8篇聚焦出版/編輯藝術的巔峰對談,1份關於文學黃金年代的珍貴記錄。 《我與蘭登書屋》《天才的編輯》譯者、文學出版人彭倫傾情翻譯。

內容簡介

《巴黎評論》(The Paris Review),美國老牌文學季刊,由美國作家喬治·普林頓、彼得·馬修森等人於1953年創刊於法國巴黎,后編輯部遷回美國紐約,並持續出版至今。自創刊之日起,《巴黎評論》一直堅持刊發世界頂級的短篇小說和詩歌,並成功發掘推介了眾多文學新人,著名作家如諾曼·梅勒、菲利普·羅斯等人的寫作生涯正是從這裏起步。 「作家訪談」是《巴黎評論》最持久、最著名的特色欄目。自1953年創刊號中的E M 福斯特訪談至今,《巴黎評論》一期不落地刊登當代最偉大作家的長篇訪談,最初冠以「小說的藝術」之名,逐漸擴展到「詩歌的藝術」「批評的藝術」等,迄今已達400篇以上,囊括了20世紀下半葉至今世界文壇幾乎所有的重要作家。 自1983年起,《巴黎評論》「作家訪談」欄目的關注視野進一步擴大,從寫作擴展至與之密切相關的文學出版、編輯領域:自這一年秋季刊起,「作家訪談」欄目新設「出版的藝術」子單元,首位受訪者為美國新方向出版社創始人詹姆斯·勞克林,后陸續採訪了格羅夫出版社掌門人巴尼·羅塞特和FSG出版社掌門人羅伯特·吉魯;自1994年秋季刊起,又新設「編輯的藝術」子單元,首位受訪者為美國著名文學編輯羅伯特·戈特利布,後續受訪者包括一手發掘雷蒙德·卡佛的傳奇編輯戈登·利什、《巴黎評論》前歐洲編輯部主編瑪克辛·格羅夫斯基以及《哈潑斯》雜誌的功勛主編劉易斯·拉帕姆。 本書是以上兩個子單元所收全部7篇訪談的合輯。這些訪談有史以來首次集合一處,足以呈現近一百年來英語世界文學出版業的整體景觀和豐富細節。受訪者在訪談中既談及出版理想,也不迴避現實生意,在講述各自出版/編輯從業經歷的同時,也談論那些與他們結下不解之緣的作家:埃茲拉·龐德、迪倫·托馬斯、格特魯德·斯泰因、肯尼斯·雷克思羅斯、亨利·米勒、薩繆爾·貝克特、T S 艾略特、J D 塞林格、傑克·凱魯亞克、雷蒙德·卡佛

目錄

出版的藝術
出版的藝術No 1(第一部分):詹姆斯·勞克林
出版的藝術No 1(第二部分):詹姆斯·勞克林
出版的藝術No 2:巴尼·羅塞特
出版的藝術No 3:羅伯特·吉魯
編輯的藝術
編輯的藝術No 1:羅伯特·戈特利布
編輯的藝術No 2:戈登·利什
編輯的藝術No 3:瑪克辛·格羅夫斯基
編輯的藝術No 4:劉易斯·拉帕姆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