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本傳記注重田野調查,作者將實地走訪中發現、收集到的,有特色的「鄉土」資料充分吸收並妥當運用到研究和創作中,對傳主主要經歷做不失相對全面的脈絡性交代的同時,凸顯在其「節點」性關鍵事項的較細展開,既強化了傳主與時代、社會的有機融通,又注重傳主于「社會」和「人文」兩大方面要素的有機融通,展現出其學風嚴謹、沉穩紮實的特點。 本書行文雅緻而不失活潑,平實而不乏波瀾,無論是謀篇布局還是行文表述都體現著讀者關照,是一部值得研讀品鑒的作品。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有新意、有特色的高水平學術性歷史人物傳記。張之洞(1837—1909),字孝達,號香濤,謚號文襄。他由「探花」正途入仕並快捷升遷,授翰林院編修,歷任教習、侍讀、侍講、內閣學士、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軍機大臣等職,並多次署理兩江總督,晚年以顧命重臣晉太子太保。他早年是清流派代表人物,后又成為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在晚清的政治、經濟、外交、文教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貢獻,產生了重要影響。作者簡介
董叢林,1952年出生,河北鹽山人。歷史學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一直供職于河北師範學院、河北師範大學。任中國義和團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太平天國史研究會常務理事。長期從事中國近代史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晚清湘淮集團群體及要員為主要研究領域之一。出版《曾國藩傳》《胡林翼政跡與人生》《刀鋒下的外交:李鴻章在1870-1901》等十余部著作;在《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光明日報》等多家報刊,發表《吳汝綸棄官從教辨析》《胡林翼與湘系勢力的崛起》《領袖導向與湘淮系勢力的異流》《「迷拐」「折割」傳聞與天津教案》《晚清三大軍政集團的「環鏈關係」說略》《張之洞與袁世凱比較論》等一百多篇論文。目錄
引言 我看張之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