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文心雕龍》的批評方法 朱曉驄 978730724354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武漢大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630
商品編號: 9787307243545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2*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通-《文心雕龍》的批評方法
ISBN:9787307243545
出版社:武漢大學
著編譯者:朱曉驄
頁數:25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1483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什麼是關鍵詞?從語言學的角度來說,關鍵詞是語言存在的核心詞,它們雖然數量有限,但創生於文化的起源時期,隨著時間不斷擴展演變,從核心詞中派生、演化出大量詞語,核心詞也依舊活躍在現今語境之中 具有深厚的內涵與強大的生命力。以關鍵詞作為切入點和線索進行文學研究,除了能對研究對象有進一步深入探索外,也可由極具生命力的關鍵詞入手,探尋關鍵詞背後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一系列民族特色。然而,以某一關鍵詞總結《文心雕龍》的批評方法,所面臨的首要問題是,為什麼選擇此字而非他字?這一字與《文心雕龍》的批評方法有什麼聯繫?因此,在總括《文心雕龍》批評方法之前,實有必要對「通」這一關鍵詞進行字義梳理和內涵闡釋,並對其與《文心雕龍》批評方法之間的關係進行闡釋,這是本書第一章著力解決的問題。本書第二章至第五章論述《文心雕龍》批評方法,第二章以「通其不通」為脈絡,主要探討劉勰行文之志、問題意識與對批評方法形成的影響。第三章以「古今貫通」為主題,探討《文心雕龍》溯源法的內涵、理論來源、形態與特徵。第四章以「圓照博通」為主題,探討《文心雕龍》博觀法的內涵及其在文學創作與鑒賞之中的具體應用與特徵。第五章以「執正兼通」作為關鍵詞,主要探討《文心雕龍》折衷法的內涵及其「執正以馭奇」和「兼解以俱通」兩大特徵。

作者簡介

朱曉驄,女,1990年生,湖北武漢人,武漢大學文藝學博士,現為江蘇開放大學藝術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傳統文化與古代文論批評。在《華中師範大學學報》《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數篇,參編學術專著《中國文論話語導引》(副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和《當代文藝名家示範效應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參譯學術專著《調整與適應——世紀之交的波蘭》(光明日報出版社2022年版)。

目錄

第一章 以「通」作為關鍵詞
第一節 為「通」釋名
第二節 元典中「通」的深厚內涵
第三節 以「通」釋《文心雕龍》的批評方法
第二章 通其不通:劉勰的問題意識
第一節 並未能振葉以尋根,觀瀾而索源
第二節 各照隅隙,鮮觀衢路
第三節 多欲練辭,莫肯研術
第四節 秉持一道與善兼眾術
第三章 古今貫通:溯源法
第一節 溯源法的釋名彰義
第二節 溯源法的形態與應用
第三節 溯源法的主軸意識
第四章 圓照博通:博觀法
第一節 博觀法的釋名彰義
第二節 心觀與虛靜:創作的博觀
第三節 六觀與深識:鑒賞的博觀
第五章 執正兼通:折衷法
第一節 折衷法的釋名彰義
第二節 執正以馭奇:折衷法的圓心
第三節 兼解以俱通:折衷法的通變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