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章與考據-第七屆駢文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沈如泉 9787553122489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巴蜀書社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687
商品編號: 9787553122489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2*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辭章與考據-第七屆駢文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ISBN:9787553122489
出版社:巴蜀書社
著編譯者:沈如泉
頁數:56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1481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駢文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國家的支持力度也越來越大。據我們統計,90年代以來,總共資助了25項駢文類的項目,其中重大項目2項、重點項目1項、一般項目11項、青年項目4項、西部項目5項、後期項目2項。我們欣喜地看到,自2019年中國駢文學會第六屆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西安召開以來,駢文學界獲得了4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產生了許多優秀的研究成果。賀玉潔的”明代江南駢文發展研究”、張明強的”中國駢文學通史”、王正剛的”清代駢文集序跋文獻整理與研究”都獲得了資助。近兩年在理論著作方面,鐘濤教授的《六朝駢文與六朝社會》,從文學與社會交叉的角度,探索駢文與六朝社會文化的互動;顏建華教授的《清代乾嘉駢文研究》,從清代政治、經濟、文化、學術背景出發來探討乾嘉駢文的發展軌跡。在期刊論文方面,駢文研究逐漸呈現出多領域、多維度、多層次、多視角全面開花的態勢。廣西師範大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中心主辦的《駢文研究》今年已經出版第四輯。我們開設的駢文研究新視野欄目,每年都會對上一年的駢文研究成果做索引整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們的”駢文研究”微信公眾號。
“天下詩人皆人蜀,蜀中風物盡人詩”,四川不僅是詩歌重鎮,同時也是文章 武庫。眾所周知,”漢賦四大家”的司馬相如、揚雄,”唐宋八大家”的蘇洵、蘇軾、蘇轍都是出自四川。此情此景,我不禁想起洛陽紙貴的左思《三都賦》之《蜀都賦》名句:”夫蜀都者,蓋兆基於上世,開國於中古。廓靈關以為門,包玉壘而為宇。帶二江之雙流,抗峨眉之重阻。水陸所湊,兼六合而交會焉。豐蔚所盛,茂八區而庵藹焉。”在這樣一方得天獨厚的寶地,我們就駢文研究的相關問題,交流心得體會,探討研究方法,展望前沿領域,淬煉思想精華,我相信大家一定會思接千載,神交古人,妙語連珠,精彩紛呈。
謝謝大家!

作者簡介
沈如泉,博士,副教授。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四川省中華傳統經典普及基地專家,中國駢文學會副會長,四川省揚雄研究會理事。長期從事古典文學教學與研究、大學通識教育、傳統文化普及等方面工作。

目錄

中國駢文學會(籌)第七屆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辭
辭章 神理
劉勰”自然成對”說的理論意義
美盛德而述形容:《駢體文鈔》蕭綱三頌的王權書寫
六朝地志駢化芻議
杜甫自比揚雄與其作賦心曲之析論
論唐宋喜雨賦的主題內容與言說策略
宋四六代言書寫的互動性:基於文本生成過程的考察
明代古文選本對六朝文的發掘、重塑及其思想意義
論明辨體學視野下的駢文批評——以《文章 辨體》與《文體明辨》為中心
明清之際駢文的演進
陳子龍的駢文風格與明清之際駢文傳承
異軍突起:清代駢體題圖文探論
駢文文體意識的成熟與清人選清代駢文
張仁青駢文研究的三重語境
饒宗頤駢文中的儒釋道美學思考
考據知音
明王葵心先生《和陶靖節 歸去來辭》在民國的傳播與接受
“其文麗逸”解——兼論王僧孺在駢文學上的顯與隱
初唐試策文存目校考及駢散嬗變述論
張應泰《古今四六古集》《古今四六今集》敘錄
《禦史錢府君墓表》《討錢岱檄》與晚明江南鄉紳之橫
雛鳳清聲
政治表達中的對偶形式意義——以任昉公牘文為中心的考察
《容齋四六叢談》輯錄考述與成書意義探賾
論陳子龍駢賦對六朝文學的模擬
“晉宋體”與清代駢文批評分體的意義
《蕪城賦》的三重悲劇審美意蘊
鉤玄提要
編後記

前言/序言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西南都會,古蜀錦城: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時維九月,序屬三秋。天高氣爽,心曠神怡。浣花溪畔,高朋滿座;武侯祠邊,勝友如雲。今天我們齊聚天府之國的成都,隆重舉行中國駢文學會(籌)第七屆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首先,我謹代表中國駢文學會,向百忙之中蒞臨盛會的各位領導及專家表示熱烈的歡迎!向全力承辦本屆研討會的西南交通大學表示衷心的感謝!
駢文是中國古代一種重要的文體和書面寫作形式,駢體的語言儀式感是駢文長期存在和興盛的最重要原因。當駢體規範為四六句後,社會使用駢體就演變成一種約定俗成的表達模式,駢體也逐漸具備強勢話語的地位。駢文是中國傳統”文”的觀念的典型體現,駢文蘊含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話語規則,蘊含了思維範式的中國智慧,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駢文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留下了一大批文學經典。駢文這種具有儀式感的文體作為中國書面表達的話語方式,隨中華文化的傳播,也傳播到日本、越南和朝鮮半島。今天的中國正走向世界舞臺中心,我們的話語權不僅要表現在思想和內容的引領上,同樣也要體現在話語方式上。駢文作為提煉最規整的話語表達方式之一,最能凝練中國智慧,最能體現中國神韻,最能展示中國文化精神。駢文作為中國人感知大千世界的表達,也融入中國人的生活之中,體現中國人對社會人生的整體性觀照。因此,駢文研究理應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的重要領域,推動駢文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成為我們這一代學人的歷史使命。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駢文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國家的支持力度也越來越大。據我們統計,90年代以來,總共資助了25項駢文類的項目,其中重大項目2項、重點項目1項、一般項目11項、青年項目4項、西部項目5項、後期項目2項。我們欣喜地看到,自2019年中國駢文學會第六屆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西安召開以來,駢文學界獲得了4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產生了許多優秀的研究成果。賀玉潔的”明代江南駢文發展研究”、張明強的”中國駢文學通史”、王正剛的”清代駢文集序跋文獻整理與研究”都獲得了資助。近兩年在理論著作方面,鐘濤教授的《六朝駢文與六朝社會》,從文學與社會交叉的角度,探索駢文與六朝社會文化的互動;顏建華教授的《清代乾嘉駢文研究》,從清代政治、經濟、文化、學術背景出發來探討乾嘉駢文的發展軌跡。在期刊論文方面,駢文研究逐漸呈現出多領域、多維度、多層次、多視角全面開花的態勢。廣西師範大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中心主辦的《駢文研究》今年已經出版第四輯。我們開設的駢文研究新視野欄目,每年都會對上一年的駢文研究成果做索引整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們的”駢文研究”微信公眾號。
“天下詩人皆人蜀,蜀中風物盡人詩”,四川不僅是詩歌重鎮,同時也是文章 武庫。眾所周知,”漢賦四大家”的司馬相如、揚雄,”唐宋八大家”的蘇洵、蘇軾、蘇轍都是出自四川。此情此景,我不禁想起洛陽紙貴的左思《三都賦》之《蜀都賦》名句:”夫蜀都者,蓋兆基於上世,開國於中古。廓靈關以為門,包玉壘而為宇。帶二江之雙流,抗峨眉之重阻。水陸所湊,兼六合而交會焉。豐蔚所盛,茂八區而庵藹焉。”在這樣一方得天獨厚的寶地,我們就駢文研究的相關問題,交流心得體會,探討研究方法,展望前沿領域,淬煉思想精華,我相信大家一定會思接千載,神交古人,妙語連珠,精彩紛呈。
最後,祝中國駢文學會隊伍越來越壯大,成果越來越豐碩,道路越來越寬廣!預祝本屆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