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該書積極響應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號召,通過紮實的學術研究,確定全民族抗戰時期重慶的音樂文化在中國近現代音樂發展中的地位和意義,有助於拓寬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的研究領域,深化研究內容,對中國近現代及當代音樂史的體系建設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同時展現重慶抗戰音樂中所承載的民族精神,有利於弘揚新時期的愛國主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增添正能量,起到存史、資政、育人的重要作用。內容簡介
該書堅持以史實為依據、客觀評價為標準的研究思路,採用文獻學、歷史學以及跨學科研究的方法,整理相關的檔案、報刊書籍及歷史文獻資料。在充分翔實史料的基礎上,通過專題的形式對全民族抗戰時期重慶的樂政、樂教、樂人、樂事、樂書、樂曲、樂團、樂思等方面加以條分縷析,力求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地展現全民族抗戰時期重慶音樂的歷史全貌。該書所涉及期刊類文獻64種,著作類文獻32種,以及檔案史料3種,豐富了全民族抗戰時期重慶音樂的個案史料,使學界對其有一個全新、完整、系統的認識。作者簡介
湯斯惟,重慶市人,北京師範大學藝術學博士,西南大學中國史、教育學博士后,副教授。主要從事抗戰大後方音樂史研究。近年來,先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戰時陪都重慶的音樂研究」、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第10批特別資助項目「國民政府教育部音樂教育委員會研究(1934-1945)」、重慶市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中共中央南方局領導下的抗戰大後方新音樂運動」等省部級以上項目10餘項。在《中央音樂學院學報》《音樂研究》等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國立禮樂館述略》《重慶時期的李抱忱音樂教育思想探析》《抗戰期間的教育部音樂教育委員會》等10餘篇。多篇論文被《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黨史博覽》等刊物轉載。榮獲「2018民國時期文獻整理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一等獎、新加坡國際DIKASHI獎音樂比賽聲樂專業成人組金獎等獎項。2019年入選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者選介。2021年人選重慶市博士後人才優秀科研成果選介。目錄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