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史識.文化-劉桂生史學論文集 劉桂生 978750689956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書籍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604
商品編號: 9787506899567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7*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史學.史識.文化-劉桂生史學論文集
ISBN:9787506899567
出版社:中國書籍
著編譯者:劉桂生
頁數:36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1462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是改革開放以來,作者劉桂生公開發表的文章。全書主要分為九個部分,主題分別為五四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中華文化自信、中西文化交流互釋、史家與史學理論、講座與訪談、為師之道、清華園溯源、獻輯佚和簡歷和年譜。其中「講座與訪談」部分所收的主要是作者在清華大學等校給研究生講課及接受採訪時發表的談話等。本書比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的學術思想和治學風格。

作者簡介

劉桂生(1930 8-2024 6),雲南昆明人。清華大學歷史系、北京大學歷史系雙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國家圖書館民國時期文獻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德國海德堡大學客座教授。曾任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政協委員等。195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歷史系,此後留校任教,長期從事中共黨史、中國近現代思想史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學術思想受陳寅恪、劉節、雷海宗、邵循正、丁則良以及孫毓棠、周一良諸教授之影響,承襲老清華「中西交匯、古今貫通」之學風,以「身、心、家、國、古、今、中、外」八事相通為要領,以維護髮展民族文化之自我更新為目的;強調為學須具「預流」思想和「一線」觀念,重視多學科交叉和多種語言、多種檔案在史學研究中之作用。

目錄

一、五四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
辛亥革命時期李大釗政論試析
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litical Thought of Li Dazhao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1911 Revolution
「宗彝」故訓與「民彝」新解
民本·德治·反專制
語際、語境、時空
朱成甲《李大釗早期思想與近代中國》序
朱成甲《李大釗早期思想與近代中國》跋
晚清「墨學復興」與社會主義學說傳人中國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問題辨析
留法勤工儉學的歷史淵源
第一章士釗與《甲寅》月刊和《新青年》
二、中華文化自信
公羊學與中華民族
庄存與事迹及著述系年
《〈詩比興箋〉作者佳話》及其它
魏源年譜簡編
近代學人對「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誤解及其成因
經學與史學
「死」國學,「活」國學
「國學」的外相和內涵
近代「國學」的「洋」與「土」
近代「文明」理念與民族自信心和文化創造力
寅恪師《俞曲園先生〈病中囈語〉跋》注
三、中西文化交流互釋
中國才子佳人小說為什麼在歐洲走運
嚴復中西文化觀前後期的一致性
在福建省紀念嚴復逝世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新潮》中的嚴復形象論析
關於嚴復研究的幾點認識
從「漢學」到「當代中國研究」
四、史家與史學理論
對陳寅恪史學思想的幾點認識
陳寅恪、傅斯年留德學籍材料之劫餘殘件
一顆中國心,一門世界史
洛克菲勒基金會檔案中有關雷海宗先生的史料
周一良早年收藏的《國學月報》和四則讀書札記
學習歷史要「接地氣」、懂國情
關於「中西匯通」的義理和機制
時間觀念與歷史研究
關於20世紀與20世紀的史學
循名責實:跨文化,跨語際
辨文筆·擇善本·尋根源
五、講座與訪談
學習和研究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想史的幾點體會
生命與學問
學問「長」在生命中,生命「活」在學問里
清華大學歷史系早年學術思想和學風兼談學術「預流」
思想史研究的「本來」與「外來」
堅持民族文化的獨立性
民族凝聚與中國命運
新中國成立前後三次李大釗紀念活動的精神價值及其時代意義
「五四」的歷史與歷史的「五四」
六、為師之道
博士學人與博士論文
大學者,有大師之謂也
七、清華園溯源
清華園溯源
八、文獻輯佚
龔自珍佚文系年箋注
魏源佚札系年箋注
九、簡歷和年譜
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員劉桂生傳略
自訂年譜簡編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