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20世紀80年代以來,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研究成果可謂浩如煙海,本書收錄的文章,呈現了約四十年來「五四」思想研究的大致走向和研究內容的軌跡變化。通過本書,我們可以看到范岱年、竹內好、耿雲志、錢理群、王德威、許紀霖、王芳等不同代際學者之間關於「五四」思想的學術對話,亦能加深我們對作為中國現代思想之源頭的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理解。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文章是圍繞五四與新文化運動前後的新起思想、觀念的相關研究,選取了不同學科、代際和地域學者在研究五四新文化這一領域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從不同角度分析了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歷史背景、思想流變及其對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深遠影響。內容涵蓋了對五四時期科學與人生觀討論的反思、五四運動中的意識與組織,以及五四精神、目標與思想的多維解讀。通過這些深入的分析與討論,為讀者理解五四新文化運動提供了豐富的視角和洞見。作者簡介
季劍青,1979年生,安徽肥東人。200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曾任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文化所研究員,現為北京大學長聘副教授,主要從事民國北京都市文化和中國近現代文學與思想研究。著有《北平的大學教育與文學生產:1928—1937》《重寫舊京:民國北京書寫中的歷史與記憶》《新文化的位置:「五四」文學與思想論集》,編有「傳燈:當代學術師承錄》(與張春田合編)、《北平味兒》,譯著有《中國現代女性作家與中國革命,1905一1948》《趙元任甲年自傳》。在《文學評論》《近代史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讀書》等刊物上發表各類文章數十篇。目錄
啟蒙與救亡的雙重變奏[存目] 李澤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