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第一章在梳理巴蜀文化的歷史譜系構成、主要內涵的基礎上,從主、客體的角度分析總結了巴蜀文化的八大特徵,以回答巴蜀文化是什麼的問題,在中華文明「三大轉型」的歷史坐標中稱量、評估巴蜀文化的獨特作用、地位與貢獻,進而彰顯巴蜀文化在中華文明多元-體歷史進程中到底怎麼樣的問題。立足現實,展望未來,緊扣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巴蜀歷史文化資源「活態」保護傳承、巴蜀文旅融合發展的向度與維度等重點、熱點問題,探討新時代巴蜀文化高質量發展怎麼辦的時代命題,以期為巴蜀文化「再出發」提供必要的精神動力與智力支持。作者簡介
劉平中(1971-),四川榮縣人。1991年畢業於四川省榮縣師範學校,長期從事中小學教育工作。2004年考入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師從舒大剛教授攻讀儒學文獻方向碩士學位;2007年再考入舒師門下,攻讀歷史文獻學方向博士學位,2010年獲得四川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同年,通過招考進入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從事研究工作。2011年進入四川大學漢語言文學博士后流動工作站,師從項楚教授、譚繼和研究員從事巴蜀文化研究,2015年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並出站。 現為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文化哲學方向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儒學和巴蜀文化學方面的研究,分別在《社會科學研究》《歷史教學問題》《西南民族大學學報》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出版《文化自覺與自強:李調元與清代蜀學復興研究》《孟子恆解校箋》(古籍整理)等專著3部。主編《榮縣通志》。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歷代『非孟』類文獻整理與詮釋研究」1項,主持完成「劉沅經學思想詮釋研究」等省部級規劃項目3項,主持「天府文脈,好風相頌」等省、市級文態概念規劃項目8項。兼職成都民俗學會副會長、四川省郭沫若研究會副秘書長。目錄
第一章 巴蜀文化的始源、根脈與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