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後期政治哲學思想研究 武瀟斐 9787522727233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496
商品編號: 9787522727233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2*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列寧後期政治哲學思想研究
ISBN:9787522727233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著編譯者:武瀟斐
頁數:19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1344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以「列寧後期政治哲學思想」為研究對象,在佔有大量原始文獻的基礎上,運用歷史與邏輯辯證統一、文本與現實有機統一、局部與整體交叉統一的研究方法,對列寧後期政治哲學思想的生成前提、範式轉向、核心概念、重要命題、整體特點、歷史評價等內容進行了考察與探討,詳細分析了列寧後期政治哲學思想中關於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的重要命題,認為列寧後期政治哲學思想具有現實性與生活性兼具、時代性與世界性並存、行動性與探索性同在、原則性與靈活性相攜的特點,並從理論性、實踐性和當代性三個維度對列寧後期政治哲學思想進行了科學評價。

作者簡介

武瀟斐,1988年生,哲學博士,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列寧思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紅色文化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課研究專項、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課題等多個項目,在《光明日報》《黨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視野》等報刊上發表論文十余篇。

目錄

緒論
一 研究緣起
(一)列寧後期政治哲學具有研究價值
(二)列寧後期政治哲學具有研究必要
(三)列寧後期政治哲學對中國具有特殊意義
(四)列寧後期政治哲學對筆者具有特別意義
二 研究現狀
(一)政治哲學在西方與中國的復興
(二)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研究在中國的興起與熱化
(三)列寧政治哲學研究的相對冷淡與列寧後期政治哲學研究的極度缺乏
三 研究方法
(一)歷史與邏輯的辯證統
(二)文本與現實的有機統一
(三)局部與整體的交叉統一
第一章 列寧後期政治哲學的實踐轉向
第一節 「以往的政治哲學」以「解釋世界」為主題與使命
一 本質特徵:以「解釋世界」為理論旨趣並以此進行思想構架
二 整體樣態:與「政治權力」相隔離以致無法將理想付諸實踐
第二節 馬克思、恩格斯開啟「改變世界」的政治哲學轉向
一 馬克思並不是一開始就要「改變世界」的他最初的思想探索同樣始於「解釋世界」
二 馬克思由「解釋世界」向「改變世界」的轉變始於對「現實世界」的介入與批判
三 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理論與實踐為改變「現存世界」開闢了可能性空間
第三節 列寧實現「使現存世界革命化」的政治哲學新轉向
一 列寧對世界的解釋大致遵循馬克思主義的解釋路徑但並不拘泥於其具體結論
二 列寧對世界的改變主要分為社會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建設兩大階段
第二章 列寧後期政治哲學的核心概念
第一節 基礎性概念
一 政治:超越「政權」的「大政治觀」
二 哲學:富於「戰鬥」的「唯物主義」
第二節 主體性概念
一 國家:無產階級的新型「利維坦」
二 政黨:社會主義建設的「先鋒隊」
第三節 動力性概念
一 利益:回歸具體個人的原始驅動力
二 改革:融入日常生活的綜合驅動力
第四節 策略性概念
一 聯盟:以工農聯盟為主體的團結策略
二 妥協:以辨別敵友為前提的隱忍策略
第三章 列寧後期政治哲學的重要命題
第一節 關於政治建設的重要命題
一 勞動群眾是力量之源
二 黨要團結得像一個人一樣
三 機關必須服從於政治
四 工會是國家政權的蓄水池
第二節 關於經濟建設的重要命題
一 從經濟上建設社會主義制度的基礎是最靠得住的事業
二 用資本主義創造的材料來建設社會主義
三 整個問題在於使農民有一種經濟上的刺激與動因
第三節 關於文化建設的重要命題
一 要抓住整條鏈子就必須抓住主要環節
二 像愛護眼珠那樣愛護專家
三 改造小農需要花幾代人的時間
第四章 列寧後期政治哲學的整體特點
第一節 現實性與生活性兼具
一 現實不容許忽視
二 生活會給出答案
三 跟隨實際生活前進
第二節 時代性與世界性並存
一 大時代與小時代並肩存在
二 新時代與舊時代繼往開來
三 時代之間沒有一堵牆分開
第三節 行動性與探索性同在
一 一切都在於實踐
二 實踐中難免出錯
三 進不了就退回來
第四節 原則性與靈活性相攜
一 原則需堅守
二 策略要靈活
三 適宜即最好
第五章 列寧後期政治哲學的歷史評價
第一節 列寧後期政治哲學的理論方位
一 產生根源:所回答的正是貫穿政治哲學史的根本問題
二 致思路向:所開闢的是獨具特色的現實路向與實踐路向
三 主要內容:所開創的是獨樹一幟的政治哲學形態
第二節 列寧後期政治哲學的現實影響
一 對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起到直接的催化作用
二 對改革開放的實踐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
三 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起到顯要的借鑒作用
第三節 列寧後期政治哲學的當代啟示
一 領袖型政治哲學家的生成學啟示
二 開拓型政治哲學家的改革學啟示
三 實幹型政治哲學家的方法論啟示
結語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