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道德經》由老子所作,為道家思想之源,時在先秦諸子之先,而其玄理奧妙流傳千年。萬物之同者,道也;萬物之別者,德也。「道」與「德」是書中的關鍵,自然與人是立論中的玄紐。正是其玄而又玄卻萬變可應的智慧使《道德經》長讀不厭、久盛不衰。本書作者鮑鵬山,依王弼本而參酌諸家,條呈縷列,闡章釋句,考辨異說,申明義理,取合成書,導于日用。經中的自然天道與社會價值由此而易解,道家的人生哲學與處世智慧因之而見深。內容簡介
本書是鮑鵬山教授對中國傳統經典《道德經》的導讀之作。鮑鵬山教授以通行的王弼本為底本,參校帛書甲乙本、郭店竹簡本、河上公本等諸種本子,儘可能地保留和還原流傳千年的《道德經》的文本形態。各章由原文、今譯、註釋、導讀、鏈接和成語六個部分構成,嚴謹地選擇、恰當地申說各家解說,有時也呈列數家相異之說,分別指其可取之處。全書旨趣分明,將老子的玄理闡釋清楚,使讀者能夠用日常生活經驗來理解,同時又不致把玄理淺薄化,保持了《道德經》的玄理高度。作者簡介
鮑鵬山,文學博士、作家、學者。上海開放大學教授。央視《百家講壇》、上海電視台《東方大講壇》、上海教育電視台《世紀大講壇》、山東教育衛視《新杏壇》等欄目的主講嘉賓。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古代文化的教學與研究。出版有《孔子是怎樣煉成的》《中國人的心靈——三千年理智與情感》《風流去》《包鵬山新說》《孔子傳》《孔子如來》《導讀》《寂寞聖哲》《先秦諸子八大家》《附庸風雅——第三隻眼看》《致命傾訴》等著作二十多部。全國多家雜誌的專欄作者,作品被選入多種文集及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全國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創辦浦江學堂,花時間讀書社。目錄
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