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蒙古人西征打開了東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導致13-14世紀羅馬教廷向蒙古大汗的一系列遣使,雙方信札往來,謀求訂立盟約。法國著名漢學家伯希和將這一歷史進程稱為「亞洲高原同西方古交際史中之一異跡」。 1923-1931年,伯希和在梵蒂岡蒙古外交文獻的基礎上,參照多種文獻,對這一過程進行考證性研究,發表了一系列文章,此即《蒙古與教廷》。本書共分兩卷:第一卷是對貴由致因諾曾爵四世波斯文答書的闡釋和分析;第二卷是對審溫·列邊阿答、阿思凌、安德·龍如美三人事迹的說明和考證,以及14世紀上半葉蒙古與教廷交往的研究。雖歷經百年,該書對東西方跨文化交流的研究,以及蒙古史的研究仍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作者簡介
保羅·伯希和(1878-1945),知名法國漢學家、探險家。漢學研究精湛淵博,於我國目錄
版本、語言文字、考古藝術、宗教文化、東西交通,以及邊疆史地等方面,都有論著。後期致力於蒙元歷史研究。學術著作有:《鄭和下西洋》、《伯希和敦煌石窟筆記》、《卡爾梅克史評註》、《伯希和西域探險記》、《伯希和庫車地區考古筆記》等。目錄
緒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