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系學術形態論 勞承萬 978701026891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人民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445
商品編號: 9787010268910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1*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根系學術形態論
ISBN:9787010268910
出版社:人民
著編譯者:勞承萬
頁數:35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1270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積畢生的思考在晚年由博返約對東西方文化形態與學術根脈作出的綜合、系統論述。作者以比較哲學的方法,梳理了東西方文化各自的內在根脈和核心思想,在嚴謹的學理分析的基礎上對造成中西差異的歷史根源和文化特徵作出了一系列判斷和結論。本書對東西方文化學術根核的尋探,立足於振興中華學術傳統,許多論述都有新見,令人耳目一新。上篇的宏觀比較與下篇的中觀、微觀深入論證相互結合,尤其對中國文化根系的基本形態、元素作了專題式的研究,從而加深了對本土文化本質及其面臨問題的認識,對推動中華文化復興、增強文化自信具有較為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作者簡介

勞承萬(1934—2024),廣東化州人。湛江師範學院(現嶺南師範學院)中文系教授,康德一牟宗三研究所原所長。曾任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理事、顧問等。廣東省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主要著作有《審美中介論》《審美的文化選擇》《詩性智慧》《朱光潛美學論綱》《中國古代美學(樂學)形態論》《中國詩學道器論》《中西文化形態論》《哲學美學與中國古學》《中西文化交匯中近百年理論難題》等。

目錄

前言
上篇 中西文化根系形態探索與比照
第一章 中西文化形態
第一節 中西文化形態之大別
第二節 邏輯體系與綱目形態
第三節 中西文化精神之源流及其展開的結構範式
第四節 西方藝術的數理智慧與中國古代藝術的血統奔流
第五節 從文字看中西文化精神的差異
第二章 中西文化根系尋探
第一節 亞里士多德與孟子的源頭理論之開拓
第二節 康德的先驗論到底指什麼——從康德的例子去尋找突破口
第三節 康德理論結構「感性一知性一理性」與「文藝現象—文藝理論—藝術哲學(美學)」
第四節 如何理解存在主義與海德格爾哲學
第三章 中西文化之流動
第一節 理論翻譯三範式——超越「信、達、雅」,在「達」中追求透徹和完整
第二節 中西兩種不同的智慧類型——「玄學(哲學)智慧」與「詩性智慧」
上篇結語:「西方的沒落」與逐物「歷史的終結」
下篇 文化根系形態之專題研究
第四章 中華文明的聲音之道——「樂(yue)者樂(le)也」民族之生存基礎
第五章 修身與血統文化之交響樂(士者「為學做人」的根系歸宿)——中國士人「安身立命」之人生終極意義
第六章 語言美學深層結構論——語言學就是美學
下篇結語:中華民族觀念之具形、起點與方向
學術隨筆
學術命題要有經典性
季羡林談人生反省與學術批評
張世英:中國文化之出路:西化「激活」說
釋「為學做人」——「行己有恥」之文化傳統
詩之「形上之道與形下之器」
學在《易》爻——民族文化的始源性神秘
警惕自己的大腦不要成為別人的「跑馬場」——「我們讀書時,我們的頭腦實際上成為別人思想的運動場了」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