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雖以北朝文學對南朝文學的接納作為主題,但並非直接從文學創作與交流的層面入手,而是從北朝自身政治環境、文化淵源及文化追求為出發點,分析北朝的不同人群如何在接納南朝士人、南朝文化以及南朝文學創作習慣的同時,始終保持本文化圈的獨立性和獨特性,對其接納的南朝文學進行改造,從而最終對隋唐文學產生影響。具體來說,本書通過平齊民與逃亡士族這兩類入北南人的不同模式、入北琅琊王氏子弟的情況、用於安置入北的南朝士族的麟趾殿和文林館兩處皇家著述機構的設立和用途、北朝官方音樂文獻制撰及其在禮樂制度建設的作用、「3+5」起句體雜言詩在南北的詩體變遷情況、以河北士人為主體的北方士人對齊梁詩體的學習與改造等六個方面展開研究。作者在深入掌握相關文獻的前提下,對所論述的問題展開系統性的分析,不作繁瑣冗重的文獻引用,語言清暢。作者簡介
金溪,1982年生於北京。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中國音樂學院音樂研究所博士后。現任中國音樂學院音樂研究所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國音樂文獻學、中國古代音樂史及魏晉南北朝文學。多年來著意以中文、歷史、哲學、考古及音樂學等多學科交叉的方法研究中國古代文化史。在《文史》《音樂研究》《文學遺產》《音樂藝術》《國學研究》等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出版有文獻整理著作兩部。目錄
序一 袁行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