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義批評的建立-李長之的文學與文化批評 于璐 978757661789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東南大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369
商品編號: 9787576617894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2*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浪漫主義批評的建立-李長之的文學與文化批評
ISBN:9787576617894
出版社:東南大學
著編譯者:于璐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1223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從”五四”以來文學運動和社會運動之間動態關係的背景出發,將李長之的文學批評和文化批評結合起來進行研究,但重點並不在於提供整合性的認識,而在於如何把握李長之批評特色背後更為縱深的歷史脈絡,從批評的角度切入對20世紀上半葉文化實踐中重大問題的再思考。本書通過對與浪漫主義創作相關的歷史語境的考察,力圖給予中國的浪漫主義詩學策略一個較為恰當的歷史維度,發掘其詩學貢獻所包含的本土性與歷史性,避免將其簡單地當作西方浪漫主義詩學的簡單移植和模仿。

目錄

緒言
上篇 李長之的浪漫主義批評
第一章 李長之的浪漫主義批評理念的形成
第一節 在中國語境下探討浪漫主義的可能性
第二節 浪漫主義批評理念形成的精神資源與時代背景
一、教育背景
二、文化理想
第三節 浪漫主義批評理念形成的文化傳統
一、中國傳統促進浪漫主義情感元素的吸收
二、中國固有傳統排拒浪漫主義神學理念
第二章 詩性的再發掘:李長之的文學批評
第一節 李長之的《魯迅批判》與”詩人”魯迅
一、”詩人”魯迅之發現
二、詩人本質與戰士社會身份之間的複雜關係
第二節 李長之的《紅樓夢》研究與德國浪漫主義精神資源
一、《紅樓夢》的基調——浪漫主義精神的巨著
二、《紅樓夢》中的創造力與想像力
三、李長之《紅樓夢》研究在紅學史上的意義
第三節 新詩的浪漫主義脈絡之重建
一、對新詩情感的深入認識
二、詩人主體的進一步確立
第三章 “浪漫主義的文藝復興”:李長之的文化批評
第一節 李長之的文化理想之形成
一、”文藝復興”與”啟蒙運動”之爭
二、《迎中國的文藝復興》與文化國防
第二節 “中國的文藝復興”理想的實踐
一、審美教育的提倡
二、理想人格的培養
第三節 “集體浪漫主義”:浪漫主義的民族國家想像
一、浪漫主義與民族、國家話語結合
二、現代話語與文化再生
下篇 中國現代文學與浪漫主義的交織
第四章 歷史視野與中國浪漫主義研究框架、方法的重構
第一節 影響研究視野的得失
一、預設”未來意義上”的浪漫主義
二、西方重審浪漫主義的潮流
第二節 歷史主義的研究方法
一、動態語境中的浪漫主義
二、浪漫主義在中國
第五章 情感的倫理與”浪漫”的社會學觀察
第一節 “浪漫”風尚的形成與”浪漫”詩人徐志摩的”被創造”
一、詩人作派與象徵資本的獲得
二、”浪漫詩人”形象的建立
三、浪漫自我與社會習尚的改變之間的互動
第二節 浪漫自我與道德悖論:”浪漫作家”郁達夫的身份建構
一、自我戲劇化傾向與”暴露一譴責”模式
二、浪漫自我與傷感
第六章 “我”與”群”的內在張力
第一節 魯迅與浪漫主義詩學理想生成及悖論
一、”摩羅詩力”與民族國家動機
二、”我”與”群”的張力
三、新的詩學範式——”美偉強力”
第二節 郭沫若的”絕對自我”與”創造”哲學
一、”創造”理論的形成與超越性思考
二、”我即是神”:郭沫若的泛神論
第七章 集體的/國家的浪漫主義的形成和影響
第一節 對創造社的”轉向”的再解讀:無限”自我”的出路問題
一、中國早期浪漫主義的反建制特徵和功利主義傾向
二、浪漫主義與革命文學的內在精神層面的關聯
第二節 集體浪漫主義的邏輯及危險性:重審”戰國策派”的思想
一、”戰國策派”的學術公案
二、浪漫主義的危險邏輯
三、沈從文與”戰國策派”的關係考辨
四、”戰國策派”在文學層面的探索
結語
附錄一 昌耀與中國當代浪漫主義思潮的迴響
附錄二 李長之學術研究編年
參考書目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