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我在河大讀中文》是河南大學文學院公眾號推出的文章匯總,該欄目因持續時間長、發文質量高、史料價值強等原因,曾在國內高校產生過廣泛的影響,本欄目推出的許多文章被《名作欣賞》《河南大學學報》《書法藝術》《中國青年報》等刊物轉載,獲批河南省網絡文化建設精品項目。受此影響,北京大學、華東師大、上海大學中文系曾開設過相同的欄目。不同歷史時期的近百位校友,對在校生活進行回憶,充分呈現出1923年至今河南大學中文教育變革的歷史,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可以豐富、補充二十世紀中國教育史研究的理解。內容簡介
本書是河南大學文學院公眾號「我在河大讀中文」欄目推出的部分文章的匯總,該欄目因持續時間長、發文質量高、史料價值強,曾在國內高校產生過廣泛影響,大量文章被反覆轉載。本書輯錄的校友回憶文章,多聚焦于教學名師、育人經驗、教研成果、知識創新、師生情誼等,在融入個體情感與生命體驗的講述中,生動展現了河南大學文學院不平凡的百年曆程。 河大文學院以其歷史之悠久、文化底蘊之深厚、學術影響之寬廣,挺秀於國內文學學科之林。不少近現代文學史和教育史上舉足輕重的學術大師,曾於此執教鞭,以其精深的學術造詣、高潔的道德品格,啟人心智、慰人心懷。在校友的回憶文章中,憶師恩的部分佔據泰半,其敘事之生動、情意之懸切,令人動容。不少作者在師長的點撥提攜下,亦成長為教育界的中堅,提領化育著下一代的學子。這一薪火相繼的傳承史,讀來不能不讓人心潮起伏。除了憶師恩,回憶文章中還有不少對舊友、舊遊、舊物、舊作的敘描。作者們深潛于記憶之海,復歸蕩漾著青春之歌的校園,打撈出一件件令人捧腹的逸聞趣事、追溯至一個個感人至深的場景片段、還原出一場場刻骨銘心的精神交流所有這些文字,都是以個體的名義對歷史的鐫刻與留念,也必將充實著讀者對過往時代及大學教育史的理解與體悟。其中所蘊含的師生風範、學術傳承、教育理念和家國情懷,為中國中文教育、大學教育發展史提供了鮮活的參考資料。作者簡介
武新軍,男,1974年出生,河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學院院長。先後在河南大學、復旦大學、美國杜克大學讀書或訪學。主要研究文學報刊、文學傳媒與文學發展的關係問題。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當代文學跨媒介傳播史》首席專家,河南省首批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首席專家。已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項目2項,河南省高校重大攻關項目1項。先後參与策劃出版「報刊史料與20世紀中國文學史叢書」、「中國當代重要作家年譜叢書」等。已在重要刊物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出版有《現代性與古典傳統:中國現代文學中的古典傾向》《意識形態與百年文學》《意識形態與中國當代文學——(1949—1989)研究》《韓少功年譜》等多部著作。目錄
百年中文教育的歷史經驗與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