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本書作者以辛辣尖刻的語言直面狹隘苟安的市民社會和生活,故事背景為戰爭結束后五十年代的維也納。書中的幾個主角均為十七八歲的青年人,他們時常聚在一起平淡地生活,無所事事地在街頭閑逛,在黑暗的掩護下打劫行人,以此宣洩他們對社會的不滿和內心的混亂。作品藉助對他們人生遭遇的描述,揭示了經濟起飛初期一派和平的假面背後的社會真相。內容簡介
《美好的美好的時光》原著出版於1980年。二戰後五十年代的維也納,四個十七八歲的青年人時常聚在一起,無所事事地在街頭閑逛,在黑暗的掩護下打劫行人,以此宣洩他們對社會的不滿和內心的混亂。作品藉助對他們人生遭遇的描述,直面狹隘苟安的市民社會和生活。作者簡介
埃爾夫麗德·耶利內克,1946年10月20日出生於奧地利的米爾茨楚施拉格一個有捷克猶太血統的家庭。自幼開始學習鋼琴、管風琴和長笛,後進入維也納音樂學院就讀。1964年畢業后,進入維也納大學學習戲劇和藝術史。1971年在維也納大學獲得管風琴碩士學位。70年代初,她輾轉柏林、羅馬等地。1974年也戈特弗里德·許恩斯貝格結婚,居住在慕尼黑和維也納。耶利內克很早就開始寫詩,1967年出版詩集《麗莎的影子》。1970年發表諷刺小說《寶貝,我們是誘餌》。此後寫下了大量的小說、戲劇、散文和詩歌作品。代表作是帶有自傳成分的《鋼琴教師》。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女情人們》(1975)、《鋼琴教師》(1983)、《欲》(1989)、《死者的孩子們》(1995)、《貪婪》(2000),戲劇《克拉拉S》(1981)、《城堡戲劇》(1985)、《在阿爾卑斯山上》(2002)、《死亡與少女Ⅰ—Ⅴ》(2002)等。她先後獲得過海因利希·伯爾獎、施蒂利亞州文學獎、格奧爾格·畢希納獎等許多獎項,2004年榮膺諾貝爾文學獎。目錄
《美好的美好的時光(精)》無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