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第四紀地質研究對於理解地球歷史、預測未來氣候變化、指導資源開發與利用以及保護文化遺產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第四紀沉積物、生物化石、氣候記錄等的研究,科學家們可以重建地球歷史時期的環境和氣候狀況,為預測未來氣候變化提供基礎數據;同時,這些研究還可以指導礦產資源的勘探和開採、地下水的開發和利用以及地質災害的防治等工作。內容簡介
本書對山東章丘HY黃土剖面礫石層上下部黃土沉積進行了沉積學特徵研究,對其搬運動力及其沉積環境進行判別,對礫石層礫徑、礫向、礫態及礫性等沉積特徵分析,結合光釋光測年,討論了HY黃土剖面堆積過程的古環境演變。通過粒度分析對章丘HY剖面沉積物進行成因判別,樣品粒度頻率分佈曲線呈雙峰分佈,粒度組成以粉砂為主,具有典型風成黃土的特徵,並結合粒度象和薩胡判別公式對其沉積環境進行判別,可判知章丘HY剖面沉積物為典型風塵堆積物。推斷出,晚更新世晚期中國大部分地區具有間冰階海侵、暖濕的氣候特徵,山東章丘HY剖面礫石層和黃土交錯堆積的沉積環境可能是全球變化的區域響應,有助於深刻理解中國東部風塵沉積的環境背景,為探討東亞地區重大氣候事件奠定基礎。作者簡介
徐樹建,男,1967年11月生,山東沂水人。教授,博士后,臨沂大學碩士生導師,沂蒙學者第三層次專家,擔任山東師範大學、山東科技大學兼職碩士研究生導師。獲得甘肅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第五位)、山東省省級教學成果獎三等獎1項(首位)、臨沂市第三屆青年科技獎、第四屆臨沂市優秀科技工作者等獎項與稱號。兼任中國環境資源與生態保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第四紀科學研究會間冰期氣候與環境專業委員會委員、國際沉積學會會員、中國地理學會會員、蒙陰縣岱崮地貌研究保護髮展顧問。先後培養自然地理學、工程地質碩士研究生9人、學科教學(地理)碩士研究生3人,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1人(在讀)。指導的碩士研究生獲山東師範大學優秀碩士學位論文4人次,獲山東師範大學研究生優秀教學獎(2012年)。在Aeolian Research、Sedimentary Geology、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地理學報》《土壤學報》《沉積學報》《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中國沙漠》《第四紀研究》《地層學雜誌》《地球環境學報》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授權發明專利1項,出版《晚第四紀我國風塵堆積的區域對比研究》專著1部、教材2部。先後掛職費縣人民政府副縣長(2012 08-2013 08)、省派第四批第一書記平邑縣地方鎮小組長(2019 052021 05)等。目錄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