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五編十八章,以2000—2017年發生在我的環境群體性事件樣本,基於對國內外研究現狀和已有經典理論的詳細梳理、深度理論建構和綜合實地調查、訪談、直接觀察觀測、文獻薈萃分析、內容分析、典型個案分析、多個案比較分析等多種方法的大規模嵌套性實證研究,提出和發展了基於「控制-反抗」邏輯的適合中國本土情境的「公共均衡與非均衡」群體衝突解決新理論,並依次探討了事件基本特點和發生機理、不同參与主體及對事件處置的影響,進而建立了事件解決績效的評估指標體系。在此基礎上,研究比較了不同事件處置的具體機制及效果,總結歸納了有效事件處置機制與制度設計原則,檢驗了其可擴展性和普適性,探討了處置機制和公共均衡與非均衡的關係,提出了相應對策建議。基於「公共均衡與非均衡」群體衝突新理論,本書提出應當在社會治理中解放思想、開放管理,包容和提高公共均衡的動態調整能力,最終在我國建立強韌性社會、強活力社會。目錄
本書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