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均衡非均衡理論與強韌性強活力社會建設-環境群體性事件及其處置機制研究 9787511160768 楊立華等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環境出版集團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1,895
商品編號: 9787511160768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2*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公共均衡非均衡理論與強韌性強活力社會建設-環境群體性事件及其處置機制研究
ISBN:9787511160768
出版社:中國環境出版集團
著編譯者:楊立華等
頁數:71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1052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簡體書】 公共均衡非均衡理論與強韌性強活力社會建設-環境群體性事件及其處置機制研究 787511160768 楊立華等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五編十八章,以2000—2017年發生在我的環境群體性事件樣本,基於對國內外研究現狀和已有經典理論的詳細梳理、深度理論建構和綜合實地調查、訪談、直接觀察觀測、文獻薈萃分析、內容分析、典型個案分析、多個案比較分析等多種方法的大規模嵌套性實證研究,提出和發展了基於「控制-反抗」邏輯的適合中國本土情境的「公共均衡與非均衡」群體衝突解決新理論,並依次探討了事件基本特點和發生機理、不同參与主體及對事件處置的影響,進而建立了事件解決績效的評估指標體系。在此基礎上,研究比較了不同事件處置的具體機制及效果,總結歸納了有效事件處置機制與制度設計原則,檢驗了其可擴展性和普適性,探討了處置機制和公共均衡與非均衡的關係,提出了相應對策建議。基於「公共均衡與非均衡」群體衝突新理論,本書提出應當在社會治理中解放思想、開放管理,包容和提高公共均衡的動態調整能力,最終在我國建立強韌性社會、強活力社會。

目錄

本書提要
第一編 問題和方法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第二節 研究問題和研究內容
第三節 研究意義
第四節 研究思路、主要創新點與結構安排
第二章 概念界定、文獻綜述與研究框架
第一節 概念界定
第二節 文獻綜述
第三節 研究框架
第三章 研究總體設計與方法數據
第一節 研究總體設計
第二節 具體研究方法與數據
第二編 核心理論構建
第四章 基礎理論
第一節 人與自然關係的基礎理論
第二節 公共管理基礎理論
第三節 社會衝突理論
第五章 群體衝突管理思想梳理
第一節 中國群體衝突管理思想梳理
第二節 西方群體衝突經典理論
第六章 公共均衡與非均衡:基於「控制一反抗」邏輯的群體衝突新理論
第一節 導言
第二節 群體衝突的現有理論與評價
第三節 公共均衡與非均衡:基於「控制一反抗」邏輯的群體衝突新理論
第四節 模型檢驗方法和數據收集
第五節 模型檢驗結果
第六節 討論:理論意義和政策價值
第七節 結論
第三編 事件分析與評估
第七章 事件的基本特點及發生機理
第一節 文獻回顧與理論框架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數據收集
第三節 研究結果
第四節 討論
第五節 結論
第八章 事件中的參与主體及其對事件處置的影響
第一節 文獻綜述與理論框架
第二節 研究設計與數據收集
第三節 環境群體性事件中的參与主體及其互動
第四節 環境污染衝突特點與處置機制:要素博弈與結構轉換
第九章 事件解決績效的評估——VPP整合性評估框架與指標體系的構建和應用
第一節 概念界定、理論基礎與評估框架
第二節 VPF,整合性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數據收集
第四節 VPP整合性評估框架與指標體系的檢驗與修正
第五節 環境群體性事件解決績效評估指標體系的權重設計與應用
第六節 VPF·整合性評估框架及其指標體系的討論
第七節 結論
第四編 事件處置機制
第十章 事件處置機制總體分析
第一節 概念界定與理論框架
第二節 研究方法、數據收集與數據分析方法
第三節 研究結果
第四節 討論
第五節 結論
第十一章 事前預防機制
第一節 概念界定、文獻綜述及理論框架
第二節 研究設計
第三節 研究結果
第四節 討論
第五節 結論
第十二章 信息溝通、信任和利益協調機制
第一節 信息溝通機制
第二節 信任機制
第三節 利益協調機制
第十三章 動員、應急和權責機制
第一節 動員機制
第二節 應急機制
第三節 權利義務與權力責任機制
第十四章 監督、法律和保障機制
第一節 監督機制
第二節 法律機制
第三節 保障機制
第十五章 協同創新機制
第一節 概念界定與理論框架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數據收集
第三節 研究結果
第四節 討論
第五節 結論
第十六章 善後處理機制
第一節 概念界定、文獻綜述及理論框架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數據收集
第三節 研究結果
第四節 討論
第五節 結論
第五編 理論思考與政策建議
第十七章 走向公共均衡:處置機制和公共均衡與非均衡關係
第一節 理論框架、變數與研究假設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數據收集
第三節 研究結果
第四節 討論
第五節 結論
第十八章 結論與政策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第二節 完善群體性事件預防、評估、處置的政策建議
第三節 基於公共均衡與非均衡思維構建全景式群體衝突預防、評估和處置體系
第四節 建設強韌性社會、強活力社會
附錄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