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馬克思的世界 桑明旭 王一成 張晨耕等 978756724969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蘇州大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432
商品編號: 9787567249691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0*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走進馬克思的世界
ISBN:9787567249691
出版社:蘇州大學
著編譯者:桑明旭 王一成 張晨耕等
頁數:24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1046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走進馬克思的世界》特色具體包括如下方面。
一是綜合性與重點性相結合。這本書致力於全面呈現馬克思其人其事其著作其思想,並從個人生平、思想軌跡、思維方式、核心概念、經典著作、傳播歷程、當代意義等方面展開論述,應當說,其結構和體系是比較合理的。當然,正如作者在導言中自覺認識到的那樣,”馬克思的人生極其坎坷、思想歷程極其複雜、研究領域極其廣泛、理論成果極其豐富、學術思想極其深邃、思想體系極其龐大,任何一部著作想要面面俱到地全景式呈現馬克思和他的全部思想及其思想理論的現實效應都是不現實的”,這部著作也不例外。因此,這部著作在搭建整體框架結構之後,採取的做法是圍繞框架結構佈局,有重點地選擇相關方面具代表性的知識內容。比如,在馬克思思想的核心概念方面,選擇的是”物質”“實踐”“辯證法”“自由”,在馬克思經典著作方面,選擇的是《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德意志意識形態》《共產黨宣言》《資本論》。從馬克思的思想和其著作的具體內容來看,上述核心概念和經典著作恰到好處地支撐起了各個框架,既不顯得單薄,也不給人一種冗長之感。
二是自主性與借鑒性相結合。從20世紀70年代末至今,包括吳建國、崔續治、王金福及本人在內,本學科同人在一系列著作和文章 中有特色地闡發了對馬克思新世界觀的理解,在學界產生了較大影響。這本書的作者在攻讀學位過程中均有本學科教育背景,這決定了他們的觀點必然具有明顯的蘇州大學特色,對馬克思實踐觀的一元論理解、對馬克思思想發展進程幾個階段的理解、對馬克思哲學革命實質的理解、反思的問題學意識、出場學視域等,都較為清晰地貫穿在這本書之中。同時,這本書在立足根脈、賡續傳統、堅持自主性的基礎上,還廣泛參考借鑒了國內外學界的相關研究成果。當然,這是由”走進馬克思的世界”這一理論任務本身決定的。如果我們不能做到兼容並蓄、海納百川,不去充分汲取學界的積極成果,那麼就不可能全面打開馬克思的思想空間。這本書的作者分別具有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的求學經歷,對學界的相關研究也比較熟悉,相關兄弟高校在馬克思哲學研究方面的觀點和特色在這本書的部分章 節 中也得到了清晰呈現。
三是學理性與通俗性相結合。如前所述,”走進馬克思”首先是一項嚴肅的學術任務,這決定了這本書首先是一部學術著作。從這本書的具體內容來看,不論是對馬克思思想史的梳理還是對馬克思思維方式的概括,不論是對馬克思核心概念的厘定還是對馬克思經典文本的介紹,都是建立在澄清前提、劃清界限、充分論證、清晰表述基礎之上的,因而其學理性特色不言而喻。也正如前所述,”走進馬克思”不僅關乎學術研究,還關乎課堂教學和思想宣傳,因而它必然要以通俗性的語言表達出來。在通俗性方面,這本書不論是在章 節 題目的擬定上,還是在具體內容的呈現上,都力圖做到清晰明確、簡潔易懂、生動有趣。關於這一特點,相信讀者只要稍加翻閱便不難發現。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窺天機、接地氣、說人話”看似簡單,實則不易,這需要一代代學人持續為之努力。

作者簡介
桑明旭,哲學博士,蘇州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系主任,蘇州大學特聘教授。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和政治哲學研究。兼任中國馬哲史學會常務理事暨馬恩哲學思想研究分會副會長、秘書長,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常務理事暨城市哲學研究分會秘書長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等各類課題10余項,出版著作5部,發表論文70餘篇,獲省市級各類獎勵榮譽10余項。
王一成,哲學博士,蘇州大學哲學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系副主任,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與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兼任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理事暨馬克思恩格斯哲學思想研究分會副秘書長。主持國家社科基金等各類基金項目9項,出版專著1部,發表論文20餘篇。獲多項省市榮譽獎勵。
張晨耕,哲學博士,蘇州大學哲學系講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哲學研究。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理事,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馬克思恩格斯思想研究分會理事。主持多項省部級項目,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千年第一思想家”是一個怎樣的人?
一、”千年第一思想家”生平簡介
二、”千年第一思想家”的多維形象
三、馬克思到底是一個什麼”家”?
第二章 馬克思主義是怎樣煉成的9
一、青年馬克思是如何成長為”學霸”的?
二、書山有路勤為徑:馬克思有多用功?
三、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馬克思是如何走上馬克思主義探索之路的?
四、走向法權唯物主義與哲學共產主義:探索人類解放的道路與力量
五、走向政治經濟學批判:青年馬克思思想的新視界
六、歷史唯物主義誕生的前夜:馬克思世界觀第二次轉變的理論過渡
七、絢麗輝煌的日出:馬克思何時找到了解開”歷史之謎”的鑰匙?
第三章 在通往馬克思主義的道路上遭遇了哪些思想大咖9
一、從不喜歡他”離奇古怪的調子”到公開承認是他的學生:馬克思與黑格爾的關係是怎樣的?
二、從推崇到批判:費爾巴哈在馬克思創立新世界觀過程中的作用是怎樣的?
三、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 斯密對馬克思思想發展有何影響?
四、空想社會主義者的理論與實踐
第四章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關係有多鐵?
一、不一樣的”高富帥”:恩格斯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經歷
二、從”不歡而散”到親密無間:偉大的友誼是如何煉成的?
三、桃花潭水深千尺:恩格斯給予馬克思多大幫助?
第五章 “第一小提琴手”和”第二小提琴手”的學術思想關係是怎樣的?
一、”第一小提琴手”和”第二小提琴手”在思想探索中是如何分工的?
二、如何正確看待”第一小提琴手”和”第二小提琴手”的學術思想關係?
三、”第一小提琴手”和”第二小提琴手”思想總體一致下的幾點差異
第六章 “思想牛首”的思維方式是怎樣的?
一、把對象理解為感性活動
二、把思想理解為階級思想
三、把原則理解為研究結果
四、”思想牛首”的思維方式與當代世界
第七章 馬克思為何說”我不是馬克思主義者”?
一、馬克思講這句話的背景是什麼?
二、歷史虛無主義者為何要抽離這句話的語境?
三、如何理解另一句話:”我播下的是龍種,而收穫的卻是跳蚤”?
第八章 馬克思思想的核心概念(一):物質
一、我們真的瞭解哲學意義上的”物質”概念嗎?
二、”物質”概念在哲學史上發生過哪些變化?
三、馬克思的”物質”概念與以往的”物質”概念有何區別?
四、世界那麼大,如何證明它統一於物質?
第九章 馬克思思想的核心概念(二):實踐
一、我們真的瞭解馬克思的”實踐”概念嗎?
二、”實踐”概念對馬克思學說為何如此重要?
三、人們的實踐是一種怎樣的活動?
四、實踐何以成為檢驗真理的標準?
第十章 馬克思思想的核心概念(三):辯證法
一、如何理解黑格爾所說的”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二、馬克思在辯證法上實現了什麼樣的革命?
三、馬克思辯證法思想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第十一章 馬克思思想的核心概念(四):自由
一、馬克思在什麼意義上使用”自由”概念?
第十二章 飽受爭議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第十三章 系統清算”從前哲學信仰”的《德意志意識形態》
第十四章 震動世界的《共產黨宣言》
第十五章 作為工人階級”聖經”的《資本論》
第十六章 馬克思的學說在世界範圍內的傳播
第十七章 馬克思的學說是如何傳入中國並傳播的?
第十八章 如何以馬克思的學說把握當今時代?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走進馬克思的世界》:
馬克思指出,黑格爾雖然闡述了異化和揚棄異化,這包含著合理的成分,但是他只是把異化和揚棄異化理解為精神活動,而不是現實的感性實踐活動。因此,有必要對黑格爾辯證法和整個哲學進行批判分析。在作為”黑格爾哲學的真正誕生地和秘密”①的《精神現象學》中,黑格爾立足於實體也就是能動的主體的觀點,考察了個人意識產生和發展的歷史過程,這是一個異化和揚棄異化的過程。馬克思認為,黑格爾《精神現象學》以唯心主義的形式抓住了人的勞動的本質,把人理解為一個通過異化和揚棄異化而自我發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否定、揚棄是一個”推動原則和創造原則”,正是通過否定、揚棄異化才能實現精神與自然、主體與客體的統一,才能使人成為真正的人。但是,黑格爾同古典經濟學家們犯了一樣的錯誤,他們都只看到了勞動對於人的生存和發展的積極意義,而沒有看到勞動的消極方面,沒有看到現實勞動的異化性質。更進一步而言,黑格爾所理解的勞動只是抽象意義上的精神勞動,而不是現實的物質勞動。這樣一來,勞動異化便成了一種外觀,只是意識的一種異在形式、外在化形式。因此,對異化的否定、揚棄只是思想領域的活動,而無關乎社會現實。
作為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第一部著作,《神聖家族》的主要論戰對象是以鮑威爾兄弟為代表的青年黑格爾派的主觀唯心主義和唯心史觀。然而,為了從根基上瓦解青年黑格爾派的理論基礎,馬克思和恩格斯把矛頭同樣指向了黑格爾的思辨哲學。在他們看來,鮑威爾等人的自我意識哲學並不是什麼新鮮的東西,不過是黑格爾思辨哲學的更為庸俗化的復活而已。思辨哲學的一個基本特點是:一切問題,無論是理論問題還是現實問題,都必須納入思辨的即純粹抽象思維的框架,也就是把它們從通常的人類理智的形式轉變為思辨理性的形式,然後再加以解決和回答。它不僅把一切現實問題都變成了理論問題,而且把一般人類理智變成了脫離人類的神秘精神運動,然後用這種超自然的精神運動(如實體、自我意識、絕對精神等)的自我發展來代替自然界和人類歷史的現實發展。思辨哲學給人以幻覺,似乎體現絕對精神或自我意識發展的純粹思維是歷史的真正的推動者和創造力量,而站在它反面的現實的人類和世界則是必須加以克服和揚棄的阻力。鮑威爾兄弟等人正是循著這種思路,把正在發展著的共產主義運動也放在了”批判”所要克服的行列之內。因此,思辨哲學成了共產主義運動和無產階級群眾的最危險的敵人,必須加以徹底批判。
馬克思以果實為例,揭穿了思辨哲學的秘密。思辨哲學的第一步是把概念實體化。假如我們從蘋果、梨、草莓等中得出”果實”這個一般的概念,這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一般人類理智的認知過程就是這樣。但是思辨哲學家不同,他不是把”果實”的概念看作是現實的蘋果、梨、草莓等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而是把它當作存在於我們身外的一種本質,而且是蘋果、梨、草莓等的真正本質。這樣一來,抽象的概念成為脫離感性事物的獨立實體,變成了感性事物的真正本質,現實存在的感性事物卻成了概念這個實體的存在形式,是它的”樣態”。思辨方法的第二步是實體主體化。思辨哲學在把概念實體化的同時,也在把現實的感性事物變成幻覺。它認為,感性的、實際的差別是非本質且不重要的,具有本質重要性的是”果實”這個共性。可是,僅僅把抽象的一般概念宣佈為事物的本質,無視現實世界中千差萬別的豐富內容,這不過是精神貧乏的一種表現。於是,思辨哲學又力圖把現實世界中的豐富內容重新裝進一般概念中去,以便找到從”果實”這個實體返回到千差萬別的具體果實——蘋果、梨、草莓等上去的道路。這就必須把”實體”想像為”主體”,想像它在自己的生命發展過程中把自己設定為千差萬別的對象,例如,”果實”這個實體在自己運動過程中把自己確定為蘋果、梨、草莓等。
由此觀之,思辨哲學方法的基本特徵就是承認一般概念的獨立存在,並且把概念理解為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理解為實體和主體的統一。這樣,它就把概念理解為絕對的人格(上帝),它具備從自身創造出整個世界的一切條件。破解了思辨哲學的秘密,黑格爾的泛邏輯的、神秘主義歷史觀就容易理解了。黑格爾首先把人類歷史理解為意識的發展史,然後又把意識的發展史變成和人相脫離的、神秘的”自我意識”發展史。人類歷史被歸結為自我意識的異化和揚棄的過程,自我意識不過是被當作”主體”的絕對精神。於是,黑格爾筆下的歷史不過是絕對精神的自我認識、自我發展的否定之否定的過程。這完全是頭足倒置的!
這裡有兩個環節 必須加以區分:第一個環節 是,當人類具有一些基本的概念時,那麼他認識事物的確是從基本概念出發的,理性在其中也確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這一認識過程的前提是:理性作為既定事實而存在。另一個環節 是,概念本身、理性本身何以生成?這一生成過程恰恰是一個歷史的過程,而發生學的分析是其中至關重要的部分,對這一點的忽視正是思辨哲學的核心問題所在。可以說,思辨哲學的錯誤就在於混淆了兩個過程,以理性運演的過程統攝了現實歷史的生成過程,從而使它在面對現實的社會歷史生活時走向了非歷史的觀點。①
應當說,馬克思告別自己曾經的信仰——黑格爾哲學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萊茵報》時期的政治實踐是起點,《黑格爾法哲學批判》是過渡,而到《神聖家族》則是”正式清算”。《萊茵報》時期的政論文章 表明,馬克思開始反對黑格爾的政治觀點、質疑黑格爾的理性主義國家觀和反思君主立憲制的歷史地位;《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則是通過對黑格爾唯心主義方法的批判,最終過渡到對黑格爾法哲學之唯心主義哲學立場的批判,實現了唯物主義立場的轉變,然而一直到《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馬克思主要是從批判的角度看待黑格爾的哲學方法,未能發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