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我為什麼是我?宇宙有盡頭嗎?為什麼語言能傷人? 撒謊一定是不對的嗎?
孩子的腦袋瓜裡裝滿了各種各樣的問題。與拘謹的成年人不同,他們不在乎問題是否合適或愚蠢,而常常會質疑大人習以為常的事情,總想看到事物背後隱藏的奧秘,試圖弄清楚這個世界的運作方式——他們是天生的哲學家。
像所有父母一樣,赫什維茨總是被他的兩個孩子——雷克斯和漢克問個不停,他發現孩子們的問題看似簡單,卻很重要,蘊含著哲學意義,他認真傾聽並加入與孩子們的對話中。他們先嘗試理解懲罰、權利、權威、語言這樣的道德話題,繼而又探討了性別、責任、意識、宇宙這樣關乎自我和世界的話題。
在這個過程中,赫什維茨不僅觀察和參與了孩子們的成長經歷,還得以重新審視曾經思考過的哲學議題,圍繞與孩童成長、人的心智有關的12個主題,進行了多角度的哲學思考,並借助古今哲學家的思想資源,層層剖開問題的核心,逼近事物的本質。
赫什維茨邀請我們加入這場節 奏歡快的旅程,孩子們——那些經常把自己弄得髒兮兮的小野獸,是這條哲學探索之路上我們最好的同伴。哲學不是高高在上的教導,與孩子的對話是重思哲學問題的契機,也是大人與孩子生命共同成長的開始。
作者簡介
斯科特 赫什維茨(Scott Hershovitz),密歇根大學法律與倫理項目主任、法律與哲學教授。曾在佐治亞大學取得哲學和政治學學士學位,在耶魯大學法學院取得法學博士學位;並獲得羅德獎學金,進入牛津大學取得哲學博士學位。
他曾擔任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露絲 巴德 金斯伯格的法律助理。
現在,他和妻子朱莉 卡普蘭,以及他們的兩個孩子雷克斯和漢克一起居住在安娜堡。無
目錄
導言 思考的藝術
第一部分 理解道德
第1章 權利
第2章 復仇
第3章 懲罰
第4章 權威
第5章 語言
第二部分 理解自身
第6章 性、性別與體育
第7章 種族與責任
第三部分 理解世界
第8章 知識
第9章 真理
第10章 心靈
媒體評論
何謂跟小野獸一起學哲學?小野獸是指思想沒有經過馴化、行為沒有經過規範的兒童,他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是哲學思考的源泉。作者從自己的兩個孩子雷克斯和漢克那裡汲取了靈感,以兩個孩子的日常生活作為場景,寫了一本給大人的哲學普及讀物。文字生動、場景鮮活、話題廣泛、思考深入。於是,哲學成為思考的藝術,也是思考的樂趣所在。如果你讀過哲學書,此書可以讓你從一個新的視角思考那些被你遺忘的哲學問題。如果你未曾瞭解哲學,此書可以讓你輕裝上陣,自我培養成為一個”哲學家”——擁有思考能力的人。這是一本屬_xFFFF_成人的《蘇菲的世界》。
——梅劍華 山西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兒童哲學研究者
隨著時代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哲學。哲學不等於哲學研究,它事關每個人的良好生活。《和小野獸一起學哲學》這本書,針對具體的人生主題進行了深度適中的討論,兼具故事性和思辨性,還提供了一些別開生面的新視角,是一本適合全家共讀的好書。
——王小偉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教授,《日常的深處》作者
赫什維茨通過詼諧地講述他與雷克斯和漢克在洗澡時、睡前、上學路上以及放學回家路上的對話,試圖證明哲學,就像好奇而頑皮的孩子一樣,能夠提供令人豁然開朗的見解從他的觀點來看,能接受複雜性和同情心的心靈可能屬_xFFFF_一個孩子,我想,這大概就像安托萬 德 聖埃克蘇佩裡那部令人難忘的經典作品《小王子》中的小王子一樣。也許赫什維茨就像那只狐狸,它告訴小王子(以及我們)他的”簡單秘訣”:”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真正重要的東西,眼睛是看不見的。”——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NPR)
這本令人驚歎的新書帶領我們踏上了一段由經典和當代哲學驅動的旅程,問題諸如”我們有權做什麼?什麼時候可以做這個或那個?”,他們探討了懲罰、權威、性與性別、種族、真理和知識的本質、上帝的存在以及生命的意義,斯科特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每日斯多葛》(The Daily Stoic)
讓我們不要忽視這種觀點的激進性。一位哲學家、一位男性,寫了一整本書來論證家庭環境和日常育兒行為可以帶來深刻的哲學洞察和辯論赫什維茨的書已經提升了我和孩子們的哲學對話我從這些對話中學到了很多,不僅是在智力上,還在情感——這個哲學通常會回避的領域上。——《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清晰透徹,通俗易懂。——喬納森 德比希爾(Jonathan Derbyshire),《金融時報》(The FT)
引人入勝真正有價值生動、有趣且發人深省。——《泰晤士報文學增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一本極其豐富且能拓展思維的書,任何人都能從中受益,尤其是父母。——《星期日泰晤士報》(The Sunday Times)
令人愉悅機智且自嘲,這本書探索了孩子們在努力理解世界時帶來的奇妙之處——以及成年人能從中學到什麼。——《基督教科學箴言報》(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赫什維茨在這次令人愉悅的哲學之旅中將機智與智慧相結合,他通過與作者的兩個兒子的對話來證明”任何人都可以做哲學,每個孩子都在做”充滿趣味的逸事比比皆是,赫什維茨展示了如何通過認真對待孩子、教他們提問以及鼓勵他們探索世界來與孩子互動——成年人也可以從中學到東西。這份真誠且聰明的敘述打破了哲學屬_xFFFF_學術象牙塔的觀點。——《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星級評論)
既有趣(多年來,漢克一直偽裝成不知道字母表,以此讓父親擔心)又深刻(4歲的雷克斯:”我認為,真實地來說,上帝是假的,而假裝地來說,上帝是真的”)清晰生動一本既輕鬆又嚴肅的哲學入門書。——《科克斯書評》(Kirkus)
這本書讓我笑出聲,也讓我陷入思考。強烈推薦給任何有孩子的人,尤其是那些會問‘為什麼?’的孩子。——艾米麗 奧斯汀(Emily Oster,《家庭公司》(The Family Firm)的暢銷書作者)
這是我唯一堅持要每個人都讀的育兒書,無論他們是否有孩子。赫什維茨非常令人愉悅——充滿活力、富有同情心、耐心、智慧,而且非常、非常有趣,即使他在談論嚴肅或困難的想法。我很感激他為我樹立了如何與孩子交談以及如何與他們一起思考的榜樣。——默夫 埃默(Merve Emre,《性格經紀人》(The Personality Brokers)的作者)
有趣且引人入勝。受與兩個年幼兒子的對話啟發,斯科特 赫什維茨帶領我們探討了一些哲學中棘手的問題:宇宙是無限的嗎?我們真的能知道任何事情嗎?使用髒話可以嗎?你應該報復嗎?這是一本易於閱讀的入門書,教你如何與孩子討論這些深刻的話題,以及如何自己思考這些問題。——帕梅拉 德魯克曼(Pamela Druckerman,《法國媽媽育兒經》(Bringing Up Bébé)的作者)
在機智且博學的《和小野獸一起學哲學》中,赫什維茨將育兒與哲學交織在一起,講述了他與孩子們關於無限、道德和上帝存在的熱烈爭論,同時傳授了半門文科課程。——喬丹 艾倫伯格(Jordan Ellenberg,《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
這本令人愉悅的書是關於哲學的,最終也是關於如何更好地愛孩子。想珍惜他們、尊重他們、幫助他們學習嗎?那就加入他們的自然好奇心,享受哲學的樂趣吧!
——亞倫 詹姆斯(Aaron James,《混蛋理論》(Assholes: A Theory)的暢銷書作者,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哲學教授)
這本書將教你如何將童年的無盡問題轉化為哲學的無盡好奇。——巴裡 林(Barry Lam,Hi-Phi Nation播客的主持人兼執行製片人,瓦薩學院哲學副教授)
在線試讀
思考的藝術
“我需要一個哲學家。”漢克光著上身站在浴室。
“什麼?”朱莉問道。
“我需要一個哲學家。”
“你漱口了嗎?”
“我需要一個哲學家!”漢克越發焦躁地說道。
“你需要的是漱口。快回洗手池去。”
“我需要一個哲學家!”漢克堅持。
“斯科特!”朱莉大喊道,”漢克需要一個哲學家。”
我是一個哲學家。可是從來沒有人需要我。我急急忙忙跑到浴室。”漢克,漢克!我是哲學家。你要什麼?”
他看上去很困惑。”你不是哲學家。”他斬釘截鐵地說。
“漢克,我確實是一個哲學家。這是我的工作。你遇到什麼麻煩了?”
他張了張嘴,卻什麼也沒說。
“漢克,你遇到什麼麻煩了?”
“有東西卡在我的牙齒縫裡。”*
一根牙線。漢克需要一根牙線—那種叉子形狀的塑料片,上面繃著牙線。
這就說得通了。牙線才是你可能需要的東西,特別是如果你才2 歲,而你的生活目標是用廉價的塑料片填滿垃圾堆,以滿足暫時的消遣。哲學家不是人們需要的東西。人們總是喜歡向哲學家指出這一點。
☆☆☆
“哲學家到底是做什麼的?”
“呃,呃我們主要是在思考。”
“你們思考的是什麼?”
“什麼都思考。正義、公平、平等、宗教、法律、語言”
“我也思考這些東西。那我是哲學家嗎?”
“你可能是。你仔細地思考它們嗎?”
我已經數不清自己有過多少次這樣的對話了。但這是因為我從未進行過這樣的對話。這些只是我想像的,如果我告訴陌生人我是哲學家,事情會怎麼樣。我幾乎總說我是律師。除非我在跟律師說話,那麼我就會說我是法學教授,這樣我就可以擺擺架子了。如果我跟另一位法學教授說話,那麼我肯定是哲學家。但如果我跟一位哲學家說話,我就又變成律師了。這是一個精心設計的障眼法,好讓我在任何對話中都佔據優勢。
但我確實是哲學家。我仍然覺得這很不可思議。我並沒有打算成為哲學家。在佐治亞大學的第一個學期,我想選的課是心理學導論。但那門課報滿了,而哲學入門這門課還可以選。如果心理學課還有名額,那我也許會成為一名心理學家,而本書可能通篇都是實用的育兒建議了。本書也有一些育兒建議,但大部分都不太實用。事實上,我的主要建議是:與你的孩子(或別人的孩子)聊天。他們好玩極了—而且是不錯的哲學家。
我缺席了第一天的哲學課,因為我們這群人—我指的是猶太人,而不是哲學家—在每年秋天的某個隨機的時間慶祝新年。但我上了第二次課,第二個小時我就迷上了它。克拉克 沃爾夫教授問我們每個人什麼是重要的,他在教室走了一圈,在黑板上寫下我們的答案,再在後面寫下我們的名字,以及說過類似話的著名哲學家的名字。
幸福:羅賓、莉拉、亞裡士多德
快樂:安妮、阿里斯提波、伊壁鳩魯
做正確的事:斯科特、尼拉傑、康德
虛無:維賈伊、阿德裡安、尼采
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現在黑板上,讓我覺得我的想法或許是有意義的—我可以參與到包括亞裡士多德、康德、尼采這樣的人的對話中。這麼想是一件瘋狂的事,我的父母發現我的想法後很不高興。
我記得當時在一家烤雞店裡,我坐在父親對面,說我打算主修哲學。
“什麼是哲學?”他問道。這是一個好問題。他不知道答案,因為他選課的時候心理學還剩一個名額,於是他就選了心理學。但我意識到我遇到了一個難題:我也不知道答案,而我已經上了幾個星期的哲學課。我想知道:什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