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繼《論語通解》和《大學通解》之後,「鍾永聖國學大講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解讀系列對儒家經典「四書」進行解讀的第三本著作。作者採用結合心理學、生理學和物理學貫通的方式,通過引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多家經典中關於心性中和、中通、中正和中空的道理,深入淺出地說明中庸的實質涵義、在儒學思想體系中的地位和在社會生活中靈活運用能夠起到的重要作用。本書的特點,是基於中華文化儒、墨、道、法等各家學說共通的宗旨,融匯于生活常識中解讀《中庸》,使晦澀難懂或者是高妙難行的經典概念,化為可以為大眾理解和在日常生活當中應用的理念。特別是釐清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在結合真實的生命體證和社會生活經驗基礎上,解說儒家的核心思想觀念和日常用功方法,讓人們生起對儒家學說的真正信心,掌握切實可行的修身方法。本書最大賣點:通過以經解經的方法,使讀者體會到儒家代表性經典《中庸》的思想境界,並非是現代人理解的僅僅一家之言,而是可以貫通各家學說的知行合一的生命智慧。通過本書的閱讀,讀者不但可以掌握儒家「君子時中」的要領,還可以知曉道家「守中入竅」和醫家「溫中理氣」的思想方法。作者簡介
鍾永聖,1973年生於吉林。東北財經大學博士,大連儒學會副會長,遼寧省首屆「最佳寫書人」獲得者,中國善財書院創辦人。 2003年在東北財經大學師從寇鐵軍教授攻讀財政學專業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財政理論,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傳統文化對財政經濟行為的影響。在寫作博士論文《財政的本質》期間,發現「中國有自己的財政學」,進而意識到「中國有自己的本土經濟學」,因語言的歷史變遷等原因和體悟文化具有的貫通學科的特點,不容易為現代分科教育體系下的學術界所認識和接受,所以從2009年起專門從事中國本土經濟學的挖掘和整理工作,探索中國本土經濟學的現代表達與實踐驗證。 2012年出版首部著作《中國經典經濟學》,被學界譽為「中國本土經濟學的開山之作」,並已售出英文版權。他對自然、人生和財富的本質及其關係進行了貫通式總結,詳細論證了「德本財末」的傳統經濟學理念和「主明下安」的中道經濟學管理模式。目錄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