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出世與入世既是面對現實政治的選擇,也是面向內心價值的抉擇;不同的歷史環境、文化身份和各異的出處態度交織,共同塑造了古代文人的傳世形象與精神氣質。晉人陶淵明以詩文與不仕聞名,影響貫穿古今;而陶氏之隱屬儒家還是道家,為逸民還是隱者的問題,歷來備受關注。 本書圍繞《形影神》《飲酒》《桃花源記並詩》三組詩文及歷代詮注,揭開陶淵明思緒流連的獨特地帶與深邃旨趣,及其由儒而隱的心路歷程。作者從哲學的角度將他的精神世界關聯於原始儒學的核心義理,又將其人格行狀放入所處的生存處境與政治現實,從而把陶淵明思想定位在「隱逸之間」:以儒者為底色,以隱者為歸宿。作者簡介
唐文明,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教授,清華大學道德與宗教研究院副院長、儒學研究中心主任,中華孔子學會秘書長。主要研究領域:倫理學、中國哲學與宗教學。美國聯合神學研究院(GRADUATE THEOLOGICAL UNION AT BERKELEY)、哈佛燕京學社(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香港中文大學、台灣大學、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訪問學者。已出版著作:《與命與仁:原始儒家倫理精神與現代性問題》(河北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近憂:文化政治與中國的未來》(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隱秘的顛覆:牟宗三、康德與原始儒家》(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2年版);《敷教在寬:康有為孔教思想申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目錄
引言 逸民還是隱者 陶淵明的思想定位問題